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46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44篇
社会学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41.
孔子的文艺思想是奠定在他的礼乐思想的基础之上的,他认为行礼乐之治关键在于培养忠恕之心,使人们从内心的情感与理智两个方面都认知和践行礼乐,而诗的“兴”正是培养忠恕之心的独特且不可替代的手段。  相似文献   
42.
《论语·里仁》"吾道一以贯之"章一直以来都是《论语》注疏史关注的焦点之一。曾子是假借"忠恕"言"夫子之道"以喻示、劝勉门人,还是认为"忠恕"即是"夫子之道"?"忠恕"与"夫子之道"的关系当如何把握?这是其中引起学者热烈讨论的问题之一。文章结合近代以来的《论语》注疏,指出:一、就价值取向而言,"忠"、"恕"可谓与"仁"完全一致,它们所指向的虚灵境地显然是通向作为一种极致状态的"仁"的。另一方面,就价值取向所指的虚灵境地的义蕴而言,"忠"、"恕"又可谓收摄、贞定于"仁",而"仁",在推扩的过程中必定不会止步于"忠恕"的内涵,在提升的过程中亦必定不会范围于"忠恕"的德目。二、"人""己"、"己""人"在以"己"为重的前提下在"忠恕"这里被处处联为一体,如此对孔子之学乃"求诸己"之学、孔子之教乃"近取譬"之教的认可可谓无以复加。只是在这一前提下,以共通的"恻隐之心"为端倪的"忠恕"才从一般的德目提升出来,成为最佳的入德之方、趋"仁"之途。  相似文献   
43.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忠恕思想的真谛,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正确认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必须走出三个误区:一是要"多让古人说话",走出曲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原意的误区;二是具体地分析其局限性,走出把其局限性简单等同于其阶级性和欺骗性的误区;三是客观中肯地评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价值,走出拔高其现代价值的误区。走出这三个误区不仅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思想的真谛,更有利于我们借鉴这一思想治疗化解当今世界危机。  相似文献   
44.
儒学道德精神基本价值观可概括为"仁道".它体现了积极利人和平等无私的道德精神,蕴涵了古今恒有的人生哲理和深邃的人文意识,展示了严肃诚正与积极进取的学风.它以其独到视角和理性的目光关注社会和人生,将实现人人幸福和乐的"大同"社会作为追求和奋斗的目标.儒学仁道的价值观具有普遍性、超越性和永恒性,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根基.  相似文献   
45.
经典儒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精神以道德的心理发生机制和人人间的心理联想律为基点,通过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的换位思考及“人”、“己”之间身——心的反观,使己之语言行为的合理性在他人的言行中得以确证,在互相尊重、宽容、理解的基础上体悟自身的道德责任,从而表现出作为“道德金律”在人际关系调节中特有的亲和效应。  相似文献   
46.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仁"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内在德性,是人的存在本质。通过对"仁"与"孝"、"仁"与"知"、"仁"与"礼"等三个方面关系的阐释,以挖掘"仁"的深层次内涵。  相似文献   
47.
试论曾子对孔子学说的阐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子提高“孝”在儒学思想体系中的地位,以“孝”统贯孔子的“仁”和“礼”,以“忠恕”概括孔子学说,突出“忠”在内省的修养方法中的作用,开启了求诸于心的运思路向。曾子成为儒学发展中一位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  相似文献   
48.
群己关系是不同社会关系之中居于统摄和支配地位的核心关系,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中心问题。以马克思主义"自由人联合体"理论为指导,扬弃和超越先秦儒家注重中道、和谐的理论向度和思维方式,克服群己关系形上思考的二元对立,构建一种以人为本、中庸和谐、群己兼顾、共生共荣的群己关系和社会秩序,应是指导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及和谐社会建设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9.
忠恕之道的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践 《学术界》2004,(5):26-33
孔子儒家学说的核心是仁学 ,仁学体系“一以贯之”的精髓是“忠恕之道”。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宗法家族社会中 ,“忠恕之道”是家族与家族之间寻求共同价值源泉的根本方法。在今天的市场经济社会中 ,“忠恕之道”也可以成为人与人之间建构共同价值规范的基础。同时 ,儒家的“忠恕之道”与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宗教道德也是相通的 ,可以成为三大文明体系交往的共同原则  相似文献   
50.
梁正科 《现代妇女》2014,(4):303-304
儒家文明以"仁"是人的人性的本质特征,其核心内涵是爱人,"仁者,爱人"。"仁"是儒家传统的道德精华,也是孔子伦理道德体系的最高原则,"仁"作为礼的内在精神,使礼具有爱人的人道主义的意蕴,使礼的各种关系能保持一种理想的、宽容的、关怀的、和谐的张力,同时仁也在道德人格和文化素养的培养上,具有核心地位。孔子仁爱思想内涵丰富,基本内涵包括爱人、孝、悌、忠、恕、恭、宽、信、敏、惠、礼等。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孔子的"仁爱"思想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