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46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44篇
社会学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熊雄 《船山学刊》2009,(2):93-95
在孔子伦理思想中,“仁”的意蕴涵盖了“礼”、“孝”、“忠恕”、“中庸”、“成名’’等思想.对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文化历经无数内外忧患而能保存、延续和发扬,与“仁”的精神意蕴有着莫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82.
儒家忠恕的理论疑点和实践难点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忠恕的核心含义为"尽己而推己",它包含两个维度:"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忠恕的理论疑点主要体现为主观主义的嫌疑,实际上,实行忠恕也讲求客观认定标准。实行忠恕需设身处地,旨在倡导一种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83.
84.
85.
86.
以佛庄证孔,是章太炎借道佛义理解读儒家经典、融通儒释道的方法之一.他以“齐物”、“布施”证“忠恕”,以“无己”、“断人我法我”证“绝四”,以“有待”、“缘起”证“天命”等,一则说明儒释道之间具有贯通性,二则恢复了曾经被他贬低的儒学的地位.  相似文献   
87.
忠恕是儒家的重要伦理范畴之一,核心含义为"尽己而推己",其关键是一"推"字。《大学》中"忠恕"思想的表现形态有宏观和微观两种。从宏观上看,《大学》中的"忠恕"思想表现为"修齐治平"这样一个"内圣外王"之道;从微观来看,"忠恕"思想则表现为"絜矩之道"。两种形态均体现了儒家"忠恕"思想尽己而推的推衍实质。  相似文献   
88.
早期基督教的命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林海 《河北学刊》2008,28(2):98-101
宗教的起源和发展一直是古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的古史研究者对古代的宗教与社会问题进行了长期探索,这里发表的五篇文章分别表达了研究者在这个问题上的见解:刘家和认为,比较研究还应继续做同中察异的工作,就宗教与历史之关系而言,中国的三代与古代希腊、罗马本来各不相同;但不论前者的邦国,还是后者的城邦,都有自己的守护之神,这点又是相同的;可是在此之上,前者还有天或皇天上帝,后者则无,原因之一是由于前者在地上有最高的天下共主,而后者则无。杨共乐认为,敬重神灵,墨守礼仪,以敬神束缚民众,以礼仪统一思想,是罗马早期宗教具有的明显的目的性;敬仰民族神明,宽容外邦神灵,又使罗马的宗教传统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和开放性;早期罗马的宗教传统是多神崇拜但有秩序,宽容外神但有原则,主要表现在新的外神从未渗透到罗马旧有宗教的核心,后者一直保持着主导地位。刘林海指出,基督教最初并非罗马的唯一选择,其优势是在历史过程中逐步确立的;罗马传统宗教自我更新的失败则把基督教推向了国教的地位。蒋重跃对《新约》的道德金规则与《论语》的忠恕思想做了比较研究,认为两者都主张博爱。但《新约》的金规则只有肯定式的表达,因为基督教的博爱来自上帝,上帝是无限的,上帝的爱也要无限地向外推出去;《论语》的忠恕思想则既有肯定式,也有否定式的表达,由于儒家的博爱来自人自身,人是有限的,所以人类之爱既可向外推出去,又要向内加以限制。这是二者最根本的差异。王献华在分析雅各布森的相关作品的基础上认为,对早期两河流域宗教的研究和对早期两河流域社会与文化的历史研究必须是合二为一的学术进程;在早期两河流域宗教研究中,神灵史的路径可以认为是下一阶段的学术方向。  相似文献   
89.
王献华 《河北学刊》2008,28(2):104-106
宗教的起源和发展一直是古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的古史研究者对古代的宗教与社会问题进行了长期探索,这里发表的五篇文章分别表达了研究者在这个问题上的见解:刘家和认为,比较研究还应继续做同中察异的工作,就宗教与历史之关系而言,中国的三代与古代希腊、罗马本来各不相同;但不论前者的邦国,还是后者的城邦,都有自己的守护之神,这点又是相同的;可是在此之上,前者还有天或皇天上帝,后者则无,原因之一是由于前者在地上有最高的天下共主,而后者则无。杨共乐认为,敬重神灵,墨守礼仪,以敬神束缚民众,以礼仪统一思想,是罗马早期宗教具有的明显的目的性;敬仰民族神明,宽容外邦神灵,又使罗马的宗教传统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和开放性;早期罗马的宗教传统是多神崇拜但有秩序,宽容外神但有原则,主要表现在新的外神从未渗透到罗马旧有宗教的核心,后者一直保持着主导地位。刘林海指出,基督教最初并非罗马的唯一选择,其优势是在历史过程中逐步确立的;罗马传统宗教自我更新的失败则把基督教推向了国教的地位。蒋重跃对《新约》的道德金规则与《论语》的忠恕思想做了比较研究,认为两者都主张博爱。但《新约》的金规则只有肯定式的表达,因为基督教的博爱来自上帝,上帝是无限的,上帝的爱也要无限地向外推出去;《论语》的忠恕思想则既有肯定式,也有否定式的表达,由于儒家的博爱来自人自身,人是有限的,所以人类之爱既可向外推出去,又要向内加以限制。这是二者最根本的差异。王献华在分析雅各布森的相关作品的基础上认为,对早期两河流域宗教的研究和对早期两河流域社会与文化的历史研究必须是合二为一的学术进程;在早期两河流域宗教研究中,神灵史的路径可以认为是下一阶段的学术方向。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