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3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0篇
管理学   71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30篇
人才学   16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261篇
理论方法论   41篇
综合类   799篇
社会学   60篇
统计学   2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部委声音     
《领导决策信息》2010,(33):M0002-M0002
推动文化产品创作生产.要正确处理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在不断丰富品种、数量的基础上.着力提高质量和水平,推动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精品力作。要正确处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关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52.
在爱丽丝·沃克的短篇小说《日用家当》中,家宅被赋予了一定的格义属性,这可以被视为19世纪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语境中的心理现象学介入。家宅格义背后的心理图解划清了个体"生存空间"的原型与流变,洋溢着深切的心理几何假设内涵。作者借助不同人物对于家宅的写实性解读,提供了一个富有曲面内涵的边缘记忆空间,揭示了主体的物我元一思想已然深植于家宅意象当中,并以拓扑图腾的同胚形式得以彰显。家宅的心理几何图解立体地刻画了个体在生存空间日渐缩限时的困顿与挣扎,更是直指个体守护本我世界时的一种精神重估,而这正是该部文学作品所隐含的原生代性旨归所在。  相似文献   
53.
进入大学校园做相关讲座的时候,我们经常被问及"雇主喜欢用什么样的人"、"雇主最看重员工哪方面的素质"之类的问题.因为行业之间的差异性,雇主对人才的需求点有所不同,但暂且抛开职业能力和职业性格不谈,雇主希望员工具备的关键素质具有相当的一致性:恪尽职守、承担责任.  相似文献   
54.
文学是人学。作家的艺术追求是在作品中塑造出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金瓶梅》在刻画人物性格上有很高成就。中国古代文学在描写和刻画人物方面有丰富经验。从汉代始古人将这种经验,加以总结,影响了中国古代小说文学人物  相似文献   
55.
该文对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剑桥的“大学才子”之一 ,诗人和剧作家托马斯·纳什的《春》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赏析 :1.诗人运用了丰富多彩的意象 ;2 .诗人糅合了动态和静景 ;3.诗人运用了腹韵和五步抑扬格的韵律 ,并在学习、比较、借鉴名家前辈的译文之后完成了《春》的翻译  相似文献   
56.
本文对<修辞精品六十格>中谭永祥先生所创建的"移意"、"会意"两种辞格能否取得"格籍"持怀疑态度.认为,因"移意"缺乏表现力,不应被立为辞格;鉴于"会意"定义的模糊性,难以让读者把握其本质特征,应重新命名和界定,或划归现有辞格.  相似文献   
57.
“用歧”辨     
本文从定义和用例等方面对<修辞新格>中的"用歧"一格重新做了探讨,认为这一新辞格按定义及用例设定的标准尚有一些值得商榷之处,文章对此一一做了梳理.  相似文献   
58.
在日语中,格助词 和 的用法很多,而且在实际运用中容易混淆。这里就它们的基本用法进行了比较,并从依据性动词、动词的表现意识等方面阐释了它们容易误用和相区别的地方,揭示了两者的共存现象,指出了在实际运用中,要依据其存在的有机联系并结合说话人的表现意识或意志以及与格助词有直接关系的谓语动词来正确选用它们。  相似文献   
59.
综论仿拟辞格的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我国20世纪中仿拟辞格由‘‘称说各异”到确认定名的过程,论述了修辞学界有关仿拟辞格与相近辞格及非辞格之间辨析的种种情况,并提出了关于辞格界定的基本原则和正确态度.  相似文献   
60.
论《琵琶记》的悲剧命运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琵琶记》在悲剧命运观的揭示上无疑具有开创先河的意义。它通过展示作为个体的人在与社会环境的各种冲突中,深刻地表达出那种“不可动摇的合理性与合情性”是如何既矛盾又统一的,以及这种统一又是如何使封建文人形成双重悲剧性格的;体现了剧作家对封建社会读书做官的传统价值观最直接的审视与怀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