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529篇 |
免费 | 175篇 |
国内免费 | 33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410篇 |
劳动科学 | 33篇 |
民族学 | 132篇 |
人才学 | 50篇 |
人口学 | 286篇 |
丛书文集 | 1658篇 |
理论方法论 | 417篇 |
综合类 | 3250篇 |
社会学 | 415篇 |
统计学 | 8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5篇 |
2023年 | 154篇 |
2022年 | 149篇 |
2021年 | 191篇 |
2020年 | 187篇 |
2019年 | 138篇 |
2018年 | 74篇 |
2017年 | 132篇 |
2016年 | 162篇 |
2015年 | 193篇 |
2014年 | 385篇 |
2013年 | 379篇 |
2012年 | 382篇 |
2011年 | 448篇 |
2010年 | 436篇 |
2009年 | 467篇 |
2008年 | 590篇 |
2007年 | 467篇 |
2006年 | 343篇 |
2005年 | 353篇 |
2004年 | 273篇 |
2003年 | 219篇 |
2002年 | 201篇 |
2001年 | 153篇 |
2000年 | 92篇 |
1999年 | 41篇 |
1998年 | 27篇 |
1997年 | 12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3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7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21.
22.
陈慧平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8,20(3):106-110
李晓光的《马克思主义与社会性别研究》探讨了如何从社会性别视角发展马克思主义,其中的一些观点对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性别理论具有参考价值,值得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23.
高海燕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6):101-103
本文分析了社会对不同性别儿童的角色期待以及学校与课堂中存在的性别刻板印象,揭示了学校与课堂中的性别不公平问题对学生社会化发展及教育公平的深刻影响,并提出了落实性别公平与平等教育的三个层面的策略。 相似文献
24.
仁和--四川攀枝花市现代工业的聚宝盆,矿产资源富甲一方.仁和煤炭产业的发展,带动了仁和城市、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25.
女性主义对构建和谐家庭性别分工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传统的家庭性别分工作为人类最原始的社会分工,在生产关系较为落后的经济条件下,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提高劳动效率和增加家庭福利的作用.但是却把女性置于社会关系和家庭关系中弱势地位,并使男性承受了巨大的压力.随着历史的发展,这种分工的局限性日益暴露.女性主义对于性别分工问题的研究,必将为建构一种新型的家庭分工模式,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26.
王梦遥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92-94
采用了社会性别理论对韩国导演金基德(Ki—duk Kim)执导的影片《坏小子》(BadGuy)进行解读,分析了男女主人公行为的社会性别属性及其与自然性别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了两性气质的生理基础和心理根源。通过对人物进行社会学、心理学层面上的考察,挖掘出男主人公的复仇行为背后的救赎意味及其所反映出的导演的创作意图和道德立场,希望对当代社会的两性关系提供反思。 相似文献
27.
28.
全球范围内殖民主义体系的崩溃,使现代性具有了多义性和混乱性。这证明了西方现代性本身存在着矛盾性和含混性,也说明了西方现代性的对立面——反殖民主义和现代性的效颦者——更加深了现代性本身的矛盾性和含混性,表现出对资本主义工业(或后工业)社会所设想的现代文明的质疑与抗议。 相似文献
29.
李江源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27(1):7-17,37
教育发展、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与教育秩序的矛盾.是人们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所必然遇到的一个基本问题。这在教育的现代转型中表现得尤为明显。虽然解答这一问题的根本思路是加强教育制度建设,但由于文化有其特殊的公共性,因而也是解答现代社会教育发展、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与教育秩序问题的一条重要理路。在现代教育制度的架构下,通过帮助人们获得公共价值观、起码共识和基本共同感,文化构成现代社会教育发展、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30.
B超的滥用、强烈的男孩偏好以及对非法流产行为监控的失效共同构成我国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充要条件,三者中任一条件不满足都不可能出现出生性别比偏高。尽管B超发明和滥用前出生性别比并没有异常,但也不能说出生性别比偏高与受教育水平、传统文化等因素无关。事实上,这些因素通过影响男孩偏好和B超的可获得性而影响出生性别比。由此出发,促进出生性别比回复正常,短期内应标本兼治,以治标为主———坚决禁止B超的滥用,关键是加强立法和管理;长期内则必须治本———消除男孩偏好,关键是加速农村城市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