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3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5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8篇
社会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6 毫秒
21.
22.
论孙中山与宋教仁的政体分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逢银 《浙江学刊》2002,(6):193-196
辛亥前后 ,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南京临时政府的建制问题上 ,都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但在政体模式的选择上却出现了很大的分歧。本文围绕孙中山与宋教仁的政体分歧 ,比较了二者的政体主张及其缘由 ,并在分析民初政体实践的基础上 ,对二者的政体分歧作了简要的评论 ,从中揭示出民国政治及中国政治现代化之“权力与自由”的难题。  相似文献   
23.
政治选择与俄罗斯民主化的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政治转型最终导致了委任民主制。这是一种不成熟的民主形式。这种结果虽然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但直接的原因是俄罗斯的宪政设计和叶利钦的政策选择。它们在本质上是政治的。从这一意义上讲 ,俄罗斯成熟民主制的建立很大程度上依赖意志、选择和决策 ,而不能完全借助于客观的力量。  相似文献   
24.
在民国初年的民主宪政实践过程中,临时政府的政体从总统制改为内阁制,其基本的法理依据是由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制定的《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和临时参议院制定的《临时约法》,并不是孙中山为限制袁世凯专权而对人立法。孙中山在极力宣扬民生主义的同时,其实并没有忘情于政治。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意在建立大政党,参与国会选举,以国会多数党组织政党内阁;孙中山因主要关注点和工作重心在民生主义与实业建设,对此虽不甚热衷,但亦深表赞同和支持,正说明其宪政思想也有与时代相契合的一面。然而,民初宪政实践的失败与孙中山的理想形成巨大反差,最终使其难免失望与无奈。  相似文献   
25.
清末民初困境重重,政局多变.政体模式的争鸣是清末民初政局的重要脉络.内阁制与总统制是争执的焦点,理论上的争鸣与实践中的交锋都在这两大政体间展开.然而历史并没有给任何一方以机遇,两大政体模式都在民国初期的历史舞台上昙花一现.后发外源性的宪政文化没能给资产阶级的政体模式提供应有的沃土;幼稚的政治团体难以担当推动政党政治的重任;威权主义传统与文化心理催生的军权政治从根本上取缔了民国初期建立内阁制与总统制的可能.  相似文献   
26.
总统制政府因其三权分立平等而使最高权力化为乌有,难以成为一个统一体,难以巩固;议会制政府因其议会主权和竞争性政党制度,既实现了分权,又保全了最高权力,易于成为一个统一体,易于巩固。这样一来,议会制便比总统制更加符合民主政府制度优劣评价标准:民主的实现和巩固。因此,议会制不论有多少缺陷,都是比较优良的民主政府制度;总统制不论有多少优点,都是比较恶劣的民主政府制度  相似文献   
27.
杨昌宇 《求是学刊》2007,34(6):100-105
当代俄罗斯的总统制是社会转型期的一种制度选择。在实践层面,强权总统制具有现实的合法性基础,对当下的复兴与崛起发挥着有效的作用。但从民主宪政的长远发展来看,总统权力的扩张又存在深刻的危机,即特殊历史时期确立起来的以个人魅力为主导的强权总统制只是权宜之计,如何向法律型治理模式过渡是其现代进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随着普京总统任期即将届满,俄罗斯国内种种倾向于让其留任或执掌权柄的说法,更是强权总统制合法性危机的直接体现。  相似文献   
28.
李鹏 《理论界》2012,(4):25-29
政府形式和选举制度是新兴民主国家制度选择的主要内容。议会制和总统制是现代政府的两种主要形式,选举制度主要分为多数获胜制和比例代表制。长期以来,有关多数制和比例代表制、总统制和议会制之间的论争久而不绝,从争论的双方来看,二者势均力敌,造成了新兴国家难以抉择的制度选择困境。共识民主重新思考了民主的要义,分析了选举制度和政府形式的不同匹配在民主品质和民主绩效方面的差异,为新兴民主国家的制度选择提供了有益的镜鉴。  相似文献   
29.
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确立总统制的国家.在1787年制宪会议上,制宪者经过反复讨论,最终创建了这一新的政府体制,他们的思想主要受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来自欧洲的混合政府理论与分权制衡思想,特别是孟德斯鸠的分权理论被大多数制宪者接受;二是殖民地至美国独立以来的政治经历,其中包括总督制、州际委员会制和强州长制,每一种制度的利弊都为总统制的确立提供了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30.
孙发锋 《殷都学刊》2010,31(3):84-89
民国时期总统制是近代中国政治制度现代化的重要表现。中外学者在研究民国史、民国政府与政治、民国政治制度史、民国政治史、民国政治发展、民国民主与民主化、民国现代化、民国宪政、民国法制史以及人物传记时,对民国总统制有所涉及。鉴于此,需要更加明确地把民国时期总统制作为研究对象,在更为广阔的视域里对它进行社会生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