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76篇
  免费   254篇
  国内免费   73篇
管理学   236篇
劳动科学   12篇
民族学   269篇
人才学   153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3024篇
理论方法论   444篇
综合类   6465篇
社会学   489篇
统计学   8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28篇
  2022年   155篇
  2021年   185篇
  2020年   175篇
  2019年   135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129篇
  2016年   194篇
  2015年   295篇
  2014年   490篇
  2013年   503篇
  2012年   622篇
  2011年   670篇
  2010年   730篇
  2009年   698篇
  2008年   876篇
  2007年   751篇
  2006年   692篇
  2005年   625篇
  2004年   614篇
  2003年   505篇
  2002年   468篇
  2001年   390篇
  2000年   305篇
  1999年   182篇
  1998年   119篇
  1997年   110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841.
古代美学中的艺术人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美学重视理想人格的培育,重视在审美创作中实现艺术人格的建构与提升。真善美相统一的人生价值目标,构成了古代美学艺术人格论的两种深层文化心态:忧患意识与超越意识。其精神实质是立足于人,追求人格的完美与升华。忧患意识与超越意识所展现的内心世界及其艺术人格,在文学艺术作品中凝聚为三种审美情调:追求浩然之气的社会美;追求无限和永恒的自然美;追求率性而真的情感美。  相似文献   
842.
“流变型”艺术创造是一种较普遍的现象。造成“流变型”艺术变体的原因有三:心理上的“回归”、艺术上的“认同”和政治责任的回避.“流变型”艺术使“原始型”作品的内在意蕴得到了升华,它具有多元审美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843.
绚丽多彩的西部少数民族传统服饰,产生于实用功利的目的,并摄取大自然中的各种美丽图案丰富服饰美,用形式多样的佩饰、绚丽而悦目的色彩美化服装。同时,又保留着某些浓厚的宗教审美意味,在历史发展中显示出一种各民族服饰相互融合、渗透、多元的审美格局。这一切都形象地展示了西部少数民族传统服饰特有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844.
本文认为 ,昌耀诗歌创作的审美追求是至真至善至美。具体探讨了他在特殊的生存环境中 ,对生命至”真“的体验 ,从而完成了最高的人性成熟 ,在此基础上 ,促使他自觉承担艺术的“启示价值” ,积极介入当今中国的话语实践中来完成向“善”的对于历史、时代等主导性精神意识的弘扬 ,同时追求一种与自己的身心能融然天间的艺术表现形式 ,将现实主义的美学规范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845.
本文从“文学价值的转型”、“语言意识的觉醒”、“‘形式’的独立”三个方面 ,考察了先锋作家的文学观念。认为其所持“反对非审美因素对文艺的干扰 ,以此还原文学独立的审美价值”的文学主张 ,有助于维护和伸张文学的特殊性和自主性 ,使文学文本的审美特征得到更加充分的显现 ,体现了作家个性与文学个性的双重觉醒 ;但先锋作家试图完全排除文学的社会性 ,只追求文学的纯粹审美本性的认识是极其片面的  相似文献   
846.
看山与赏文,人们有一种共同的审美需求——不喜平。为什么?“平”则“直”,“直”则“板”,“板”则“无惊无喜、元趣无味”。游山者为之赏心悦目的是峰峦起伏,为之惊心动魄的悬崖飞瀑;赏文者喜欢的是旋绕于作者笔下的匠心独运、曲径通幽、富于变化。因而,不论是平时还是考试,如果写记叙性文章,应当力求使文章有波澜、有跌宕、有意蕴,  相似文献   
847.
张岱的《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和《琅嬛文集》共同体现出了他文学创作的尚真写实特质。这一特质既有高度的认识价值,又不乏突出的审美价值,而且对后世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48.
现代高校的美育必须培养学生认识美、感知美的能力.许多文化手段正在混淆感性认知与正常知识掌握之间的区别.应有的审美感知教育被教条化,情感表达在程式化.现代大学生的审美教育,当务之急在于对其内在的感觉进行个性化的激活.引导并建立起自由的艺术感知能力与表达方式,才是创造力形成的应有基础,才是深化了文化素质培养.  相似文献   
849.
唐代佛教雕塑与罗马式、哥特式雕塑的美学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永强 《天府新论》2008,(4):152-154
作为宗教造像学和中西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雕塑和基督教雕塑不仅分别反映了中西宗教文化的特点,也综合性地提供了中西文化及中西传统审美心理的象征.本文从宗教性与世俗性、象征性与写实性、阳刚美与阴柔美等不同层面,以历史的观点,运用艺术比较学方法,论述了唐代佛教雕塑与基督教罗马式、哥特式雕塑在美学上的异同及其文化依据.  相似文献   
850.
李金来 《南方论刊》2008,(11):72-73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众文化日益成为当前社会文化主流,审美泛化趋势强劲。本文旨在理清审美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对文艺学学科的反思与建设提出思路和建议;同时,面对包括文艺学在内的人文学科日益式微局面,对精神文明建设进行审视和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