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篇
  免费   10篇
管理学   21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9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57篇
理论方法论   20篇
综合类   143篇
社会学   22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曹植是建安时期最重要的赋家,他的赋美学意识和思想对魏晋六朝赋美学具有开启性的历史意义,他明确把赋文学的本质定义为对赋言之美的创造,赋家对赋言之美的创造也即是赋家对赋之意象和气韵的审美创造,强调慷慨悲壮是赋美的基本精神。他将审美之赋从价值论方面定性为小道,反对赋文的审美创作可以令赋家收获自己生命的不朽,他的赋观在这一点同曹丕的文章不朽论直接对立,对立的背后,隐约可见曹植同曹丕在政治上各自处境、位势的不同,正是这种不同决定了他们对赋文创作是否具有审美救赎功能有了各自不同的认知。  相似文献   
12.
才让 《西藏研究》2009,(3):53-66
文章将敦煌藏文写本P.T.99号中的写本<正说圣妙吉祥名>与<甘珠尔>中所收规范本进行比较,论述二者的异同和相互间的关系.对该经的最初传授者和翻译者,经考证认为是密宗大师无垢友和吐蕃译师聂·杂那.提出释智的汉译本应属西夏时期的译本,依据类似敦煌本的藏文本翻译,认为该经在汉藏佛教文化交流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三等丸品"和"逸、神、妙、能"作为中国传统的艺术批评框架和思想方法模式,历时、历代不断地为前人所延用.特剐是在美术领域里作为一种主要的批评方式,尤为盛行,延甩了近两千年,曾发挥巨大的积极作用.然而,时至今日.在艺术批评及思想理论界对此尚缺深入思考和研究,对它在中国文艺批评史中以应有的地位缺乏认识.文章试图阐述该问题的大致轮廓,探索它的形成和发展、形式和内涵、源由及推演等系列问题,对于比照时下流行的文艺批评理论中的宏伟构建,解构洋腔洋调,诊视"失语症",应该说是一件有现实意义和有益的事情.  相似文献   
14.
“思无邪”不应作为释《诗》依据。因为《诗》三百并非一人、一时、一地之作 ,原本不具备创作主旨方面的统一性 ,不可能篇篇为无邪之作 ;先秦诸家引诗、用诗时往往断章取义 ,抽掉情爱内容以合己用 ,这是当时的公认原则 ,我们不应在释诗时误入歧途 ,孔子悟诗时的有意误读是为阐发儒家的伦理道德规范服务的 ,是一家之言 ,不能以之为释诗依据。从实用目的出发对《诗》三百的征引、索解和领悟 ,不能与释《诗》相混淆。  相似文献   
15.
16.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应以语言文字为载体,品悟童话之美;以自由表达为宗旨,体验创编童话的乐趣。这些合理的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选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小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讨花鸟画创作技法的教学。从花鸟画布局构图、用笔、用墨、着色等四个方面研究  相似文献   
18.
朱志荣 《江淮论坛》2020,(5):163-169
  相似文献   
19.
朱熹与张栻的学术交往及相互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朱熹与张栻的三次会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叙述,展现了二人之间的深厚友谊和学术交往状况,揭示了二人之间的学术渊源,并在此基础上,着力讨论了二人在思想发展过程中的相互影响,以力图加大人们对二人关系的认知深度.  相似文献   
20.
古代咏物诗品类人多,内容繁杂,涉及的层面极为宽泛。本文较为详细地论述了咏物诗的思想内蕴,通过对诸多作家作品的评述观照,一定程度地揭示出古代咏物诗的时代底蕴和作者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