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9159篇 |
免费 | 1517篇 |
国内免费 | 503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6723篇 |
劳动科学 | 467篇 |
民族学 | 1378篇 |
人才学 | 1718篇 |
人口学 | 417篇 |
丛书文集 | 18623篇 |
理论方法论 | 3617篇 |
综合类 | 40210篇 |
社会学 | 6779篇 |
统计学 | 124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613篇 |
2023年 | 1225篇 |
2022年 | 1327篇 |
2021年 | 1627篇 |
2020年 | 1601篇 |
2019年 | 1294篇 |
2018年 | 648篇 |
2017年 | 1112篇 |
2016年 | 1348篇 |
2015年 | 2257篇 |
2014年 | 4602篇 |
2013年 | 3935篇 |
2012年 | 4471篇 |
2011年 | 5641篇 |
2010年 | 5563篇 |
2009年 | 5898篇 |
2008年 | 7410篇 |
2007年 | 5531篇 |
2006年 | 4703篇 |
2005年 | 4211篇 |
2004年 | 3442篇 |
2003年 | 2941篇 |
2002年 | 2636篇 |
2001年 | 2363篇 |
2000年 | 1584篇 |
1999年 | 916篇 |
1998年 | 569篇 |
1997年 | 453篇 |
1996年 | 353篇 |
1995年 | 225篇 |
1994年 | 180篇 |
1993年 | 138篇 |
1992年 | 98篇 |
1991年 | 74篇 |
1990年 | 64篇 |
1989年 | 47篇 |
1988年 | 28篇 |
1987年 | 22篇 |
1986年 | 11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193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01.
102.
103.
104.
105.
李之易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1-15
以往的研究在对数字劳动进行分析时更多关注剩余价值生产的具体过程,而其中劳动者的情感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情感再生产的具体方式却未能得到很好的呈现。本研究通过引入“数字主妇”作为概念工具,重点分析宝妈微商从业者的朋友圈营销实践。研究发现,资本通过以下三种方式促进劳动者的情感再生产:通过劳动与社交活动之间的模糊性进行情感吸纳,通过团队化劳动推动情感生成,通过联结社会性别意识形态进行情感询唤。情感体验作为一种使用价值被劳动者消费,进一步掩盖了不稳定的劳动状态中资本对剩余价值的压榨。同时,情感作用于劳动者的主体建构,加重了育儿期女性对工作—家庭不平衡的焦虑,又在一定程度上为女性开辟新的行动空间提供了可能性。本研究通过对数字背景下劳动者情感再生产方式的考察,将资本逻辑、劳动者主体与阶层、性别等社会文化结构之间的勾连与张力带入对平台数字劳动者劳动参与的分析之中。 相似文献
106.
杜娟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22,(8):22-25
为了探究父母教养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影响机理,本研究构建了父母情感温暖通过情绪智能与自我效能感作用于社会责任感的链式中介模型。针对山西某高校大学生收集的465份有效问卷,利用AMOS软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Bootstrap、对链式中介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父母情感温暖对社会责任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情绪智能与自我效能感分别在父母情感温暖对社会责任感的正向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情绪智能与自我效能感在父母情感温暖对社会责任感的正向影响中起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7.
108.
109.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