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8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19篇
管理学   38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38篇
人才学   26篇
丛书文集   573篇
理论方法论   69篇
综合类   2066篇
社会学   159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141篇
  2013年   120篇
  2012年   179篇
  2011年   180篇
  2010年   175篇
  2009年   168篇
  2008年   231篇
  2007年   196篇
  2006年   194篇
  2005年   192篇
  2004年   144篇
  2003年   134篇
  2002年   145篇
  2001年   125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51.
情爱绿荫     
《女性天地》2010,(5):48-49
乡下婆婆严重搅乱我的生活,离婚是不是摆脱尴尬境况的唯一选择? 问:我和丈夫感情原本很好,但因为婆婆的介入,夫妻感情受到严重影响。婆婆是因为我怀孕自告奋勇来帮忙的,我开始对她很客气。但是每天推门进屋,看到的都是母子在亲密谈话,好像我是个外人。  相似文献   
152.
老伴2001年退休,我2003年退休。因为几个儿女都已成家立业,各起炉灶,我和老伴也就过着出入成双,相互关爱,相互体贴,相互融合的晚年生活。  相似文献   
153.
篇章中的非现实标记以语义和谐为原则,具有相同语义特征的标记词语以组合形式出现。共同承载篇章的非现实性,以满足局部或整体语义一致的要求。通过对非现实标记组合成因的分析,在非现实标记语义特征的基础上对其组合规律进行了详细探讨,并从修辞学的角度阐释了偏离语义和谐的用例,进一步明确了篇章中非现实标记的性质。  相似文献   
154.
《聊斋志异》借虚拟的鬼怪世界来写现实世界,其中书生大多是风流文雅,才学兼备,胸怀大志却又在科举考试中屡次受挫,他们生活贫困潦倒,凄清冷寂,只能用类似"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来聊以自慰,同时,期待有朝一日金榜题名,抱得美人归的他们,也摆脱不了忠孝节义等成分的影响,研究他们的心态,能更深层次的接近他们矛盾的心情,把握历史。  相似文献   
155.
作家通过文学语言的不断创新来彰显个性特征,苏童作为先锋作家,在语言上积极实践创新,为读者开拓全新的审美世界。本文拟以苏童的《1934年的逃亡》为研究对象,分析苏童小说语言的修辞特色。  相似文献   
156.
抑制作为一种认知压抑,是语言理解中的认知过程和机制。文章综述了抑制机制在修辞语理解中的作用,从隐喻、习语、谚语三个方面来诠释修辞语本体的字面意义在理解过程中会受到抑制作用的阻止,其喻体的比喻意义才是听者或读者所应接收到的目标信息。  相似文献   
157.
与一般的模糊语言用法相比,数字的模糊用法颇为微妙,更为复杂,需要从文化范畴,从语用角度来分析,理解,解释。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一、由于历史沿袭,某些数字被赋予了特定的、或是吉祥的、或是禁忌的意义,可以追溯到原始的自然崇拜或者宗教信仰;二、数字含义由具体意义演变为泛指意义,已经失去精确地数量含义;三、文学作品中倏格用以达到修辞效果。分析了数字模糊用法的文化因素,追溯其沿袭过程,并分析其具体用法和效果,以达到正确地理解和翻译目的。  相似文献   
158.
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文字的转换,同时还是一种文化传输与移植。翻译是一种对应与配合的艺术,语义对应和修辞对应是风格对应的前提和基础,风格对应是语义对应和修辞对应的目的和归宿。在翻译活动中通过三者的对应和有机配合达到与原文的动态等值。  相似文献   
159.
刘再复(以下简称刘):最近读了尊作《我的哲学提纲》,发现你有一个鲜为人知的观点,即认为“爱情可以多元化”。 李泽厚(以下简称李):哦,你注意到了?我在不显眼的地方提了一句,你是发现这句话的第二个人。在你之前,也有一位朋友发现了。这可能是要引起麻烦的一个观点。  相似文献   
160.
随着媒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广告无疑进入了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作为广告的一种修辞手法,转喻通过语言将广告形象化。可以说作为一种独特的欲望叙述话语,广告通过转喻的方式达到了其所追求的说服力。本文以广告语中的转喻为研究对象,分析广告英语中转喻的修辞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