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85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20篇
管理学   55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60篇
人才学   34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820篇
理论方法论   127篇
综合类   2040篇
社会学   137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161篇
  2013年   153篇
  2012年   181篇
  2011年   197篇
  2010年   210篇
  2009年   203篇
  2008年   273篇
  2007年   225篇
  2006年   192篇
  2005年   171篇
  2004年   189篇
  2003年   147篇
  2002年   146篇
  2001年   140篇
  2000年   115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洪孟良 《学术界》2001,(4):143-147
意境与意象的关系问题是意境理论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叶朗先生关于意境理论以及意境与意象的关系问题进行探讨辨析,提出自己对于意境与意象的理解.本文认为,意境与意象是两个不同层次的概念,意境是对意象的超越和扬弃,意象是意境的构成要素和逻辑环节.  相似文献   
152.
叙述、解释与历史编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理解乃是对叙述的理解,它需要对叙述中直接表现出来的东西进行解释.如果没有解释,我们不可能通过故事性叙述直接领悟事件之间的联系.现代历史学以自然科学为榜样,力图对历史发展进程及其规律作出科学的说明.历史学越来越向社会科学的方向发展,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历史学的社会科学化也带来负面效应.科学解释的成绩让人躲避叙述形式,贬低历史叙述的作用.叙述性历史是传统历史学的基本特征,它出现了某些复兴的迹象.  相似文献   
153.
随着科技的发展 ,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之一 ,它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和优势 ,但同时要注意科学地运用 ,扬长避短  相似文献   
154.
叙述学界一般认为叙述人称统一于第一人称。实际上,第一人称并非一种自足的叙述形式,叙述人称统一于第三人称。叙述人称的两个变量是人物功能和叙述功能,从第一人称主人公叙述、第一人称见证人叙述到第三人称叙述,人物功能由强至弱,叙述功能凸显至一枝独秀,不同叙述人称并没有截然的界限。从叙述功能而言,从逻辑上可将叙述人称归于第三人称。明确叙述人称统一于第三人称,有助于推动第一人称叙述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5.
韩锐 《中国民族博览》2017,(20):173-174
在社会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于摄影技术要求不断提高,摄影已经不是简单记录风景,记录这个时间段发生的事情.人们对于摄影后期处理要求越来越高,在摄影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人们可以使用很多方法来进行造像,摄影后期技术处理越来越简单成熟.同样,照片中的大部分意境均源于日常生活,而人们手中的相机是留住美的工具,用来记录和营造意境,关于如何更好展现意境,是运用脑与手之间结合,是我们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摄影经过多年发展与延伸,意境已经深入到摄影艺术当中,两者相互影响.很多学者以及学会举办关于意境摄影研讨会,可见对于摄影者意境对于摄影艺术之间谈论越来越剧烈,这也是本文对于摄影意境之间学术价值研究进行相关讨论.  相似文献   
156.
意境的创造离不开情与景两大因素以及由情景融合而产生的审美想象空间。换个角度思考,就是说意境的创造必须能很好地表达作者的某种情感倾向,且意境创造的特征应具有多重性。《古诗十九首》意境的创造就是这种创作理论的典型实践,《古诗十九首》呈现出情景交融的表现方法特征、虚实相生的结构特征、韵味无穷的审美特征。《古诗十九首》还开创了悲情意境创造的先河,成就了它"汉代五言诗之冠冕"的美誉。  相似文献   
157.
穿越小说和穿越电视剧等“穿越”现象作为大众文化快餐中的一个热点,用传统的经典叙事理论来研究它会有很大局限。拟从大众文化的角度来研究网络“穿越”小说,旨在探讨网络穿越小说的迅速流行与它的叙事模式、叙事策略及时代语境的关系。研究认为:穿越小说在故事内容及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形成了一定的叙述模式,这种类型化的模式便于读者的接受和理解;在叙事策略上,穿越小说紧扣现代白领的现实生活需求,从权谋和言情两个方面满足读者的心理需求;在与时代语境的契合方面,通过反复叙述“灰姑娘”这一文学母体和“成功梦”,形成了其独特的“造梦机制”。  相似文献   
158.
京派作家学贯中西的知识结构决定了他们在文化选择上的科学和理性精神。与文化激进主义者不同,京派作家对中国传统文化抱有深厚的情感,在艺术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上都受到中国艺术精神的影响。具体到小说领域,京派小说在空灵、意境、意象等审美范畴以及语言上都与中国古典艺术有着内在的关联。正是通过对民族文学传统的诠释和重构,京派小说为中国文学弹奏了一曲不绝如缕的悠悠神韵。  相似文献   
159.
罗书华 《社会科学》2012,(3):166-173
长期以来中国散文学都是以文道、义法为主流,这从根本上规定了散文学的发展方向,限制了审美论的发展。林纾虽然以古文的衣钵继承人自居,但并没有坚守"文道""义法"传统,而是以情性为散文之本,这就使他在散文审美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其中,"意境"、"情韵"与"神味"三说最具代表性,突出地体现了林纾散文学的诗性特质。它们的出现为散文学增添了一抹新的色彩,也为近现代散文学的发展打开了一条新的通道。散文学领域里提出"意境"、"情韵"、"神味"诸说,对于源于诗国的这些美学范畴,也是一种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0.
中国古典诗词意境的形成与其句式特点有着天然的联系。古典诗词的句式特点,一是充分利用自然语言的"剩余信息"机制,简洁含蓄,但却包涵极其丰富的信息量;二是充分利用文学语言的"信息饱和"机制,多采用堆迭并置的句式建构方式,从而形成一种多方面多层次的立体开放视域,给读者无穷的时空想象。可以说,古典诗词独特的句式特点是古典诗词意境形成的客观依据;意境的实现,从微观上看,是为创造它的物质材料——中国古代汉语语法所规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