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2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22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36篇
人才学   30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316篇
理论方法论   56篇
综合类   1008篇
社会学   9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113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简爱》两个中译本的历时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爱》是中国读者家喻户晓的一部外国名著,在国内有诸多译本,其中以李霁野的译本为最早与祝庆英的译本最广为流传而深入人心。由于两个译本产生于不同的时代,译本也反映出不同的特色,从风格比较、意境传达、语言微观三方面对两部译做历时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02.
意译是一种文化、思想、意识形态在另一种文化、思想、意识形态环境里的改造、变形或再创作.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着重分析英汉互译中意译的特点,论述意译之美在于形式、意象和意境、修辞上的创新,并指出直译和意译,二者都是翻译最根本的策略和途径,各自魅力交相辉映.翻译中应首先将原叙融会于心,反复咀嚼,水到渠成,自然流出.  相似文献   
103.
格式塔心理学强调整体性原则,即整体大于部分。汉语诗歌多寓情于物,借助意象表达情感和意境。由于汉英语言存在意合与形合的差异,所以在汉诗英译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困难。本文从格式塔的整体性视角出发,分析了古诗《商山早行》的三个英译本的意象和意境传递,从而得出结论:汉语古诗的整体意境并不等于个体意象的简单相加。在翻译过程中,必须把意境作为翻译的最高目标,对意象和意境进行有效整合,形成一个格式塔“完形”。  相似文献   
104.
意境作为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范畴和艺术至境,是由时间关系和空间关系之间的联系所构成的独特时空体,它凝结着国人的审美理想和生存智慧.意境是一个完整的结构整体,是时间与空间的艺术整合,是传统言意论与意象论思想的融合和升华.这一结构作为基础制约着其中各个审美要素及相互关系,也使其诗学功能的发挥呈现出系统性.在意境阐释中,系统论思想方法仍是有效的理论利器,而对意境中时间性含蕴的发掘当是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5.
废名小说具有深刻的哲理内涵 ,在艺术精神和审美风格上极大限度地承传着庄禅文化、儒家文化等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废名思考、把捉和表现人生的独特方式有如一条韧性的脐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母体紧紧地连在一起。  相似文献   
106.
古人写诗作词,讲究锤炼字、词,锤炼得当的字、词,成为整个一首诗词的诗眼、词眼,在关键处起到画龙点睛的传神作用,使得整首诗词生动而富于情趣,诗意精炼而意境大增。本文试从古人诗词名句的欣赏中,归纳诗眼、词眼带给整首诗词精妙意境的作用,进而探讨古诗词锤炼字眼、词眼的一些技法,以便我们能够在古代诗词鉴赏中,真正把握其深刻意境。  相似文献   
107.
刘禹锡善于在诗中表现重大题材,或是兴亡之叹,或是对最高统治者的抨击,或是对明君贤相协力治国政局的向往。这种创作题材上的取向与他的出身、学养、士宦经历、政治地位均有密切关系。他的怀古诗在意境的刻画、气氛渲染及细节描述上颇具特色。  相似文献   
108.
谈歌的中篇小说《老乐的执迷不悟》,描写了一位进城农民工老乐推迟返乡重组新家的日期,而留下为寻找、追抓一个隐匿十一年之久的杀人逃犯的英勇事迹;作品突出了老乐舍身取义的高贵品质,展现了进城农民工舍生取义的精神风貌,塑造了一位新时代进城农民工的新形象,以一种崭新的视角和创作理念为农民工文学的创作开辟了新领域。  相似文献   
109.
在新诗体式因不加节制而趋于散漫之时,徐志摩重视诗歌样式,强调诗歌语言的音韵美等理论,适时地匡正了人们对新诗的诸多误解。他以其丰富多样的创作实践探索新诗的体式结构、艺术构思与表现手法、意境创造等,并成为中国新诗表现形式的拓荒者与理论家。  相似文献   
110.
作为花间词中一位四川籍词人孙光宪,他的词作在《花间集》中别具一格,既不同于温庭筠的浓艳,也非韦庄的疏淡,他从内容到词风都有自己的特色,呈现出一种花间别调。本文试图从题材、审美风格两个角度浅析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