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553篇 |
免费 | 77篇 |
国内免费 | 26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28篇 |
劳动科学 | 8篇 |
民族学 | 107篇 |
人才学 | 83篇 |
人口学 | 6篇 |
丛书文集 | 1160篇 |
理论方法论 | 359篇 |
综合类 | 3305篇 |
社会学 | 381篇 |
统计学 | 1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7篇 |
2023年 | 63篇 |
2022年 | 87篇 |
2021年 | 96篇 |
2020年 | 86篇 |
2019年 | 61篇 |
2018年 | 40篇 |
2017年 | 67篇 |
2016年 | 94篇 |
2015年 | 192篇 |
2014年 | 335篇 |
2013年 | 272篇 |
2012年 | 301篇 |
2011年 | 332篇 |
2010年 | 312篇 |
2009年 | 361篇 |
2008年 | 427篇 |
2007年 | 320篇 |
2006年 | 319篇 |
2005年 | 312篇 |
2004年 | 275篇 |
2003年 | 271篇 |
2002年 | 265篇 |
2001年 | 192篇 |
2000年 | 187篇 |
1999年 | 111篇 |
1998年 | 57篇 |
1997年 | 59篇 |
1996年 | 49篇 |
1995年 | 33篇 |
1994年 | 19篇 |
1993年 | 15篇 |
1992年 | 14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6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王阳明易学思想文本内容不多,目前学界已有论文对文本的运用重复率较高。鉴于有学者指出笔者1998年的论文没有把“良知即是易”加以深入的哲学分析,所以此文从意本论的角度,从“文”(文本)与“悟”(境界)两方面深入研讨“良知”与“易”的关系。本文基于《周易明意》意哲学的角度研讨阳明易学相关材料,力图穿透学界之前对阳明易学的文本诠释,并借助《周易明意》意本论哲学境界来领“悟”阳明易学材料与其心学哲学的内在关系,从而从意本论角度深入剖析和建构阳明心学“良知”与其易学哲学的关系。总之,本文从意本论哲学的角度,围绕文本与境界之间的张力,继承和发展学界之前从体用论角度研讨“良知”与“易”的既有成果,深入分析与阐释阳明“良知”与其易学哲学思想。以此为例,本文试图从“中国哲学”理论的角度推动“中国哲学史”相关问题研究。 相似文献
12.
13.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文坛除了左翼小说的活跃、繁盛外,还有与其形成鼎足之势的海派小说。这个这文学流派中,40年代涌现出大批优秀的女性作家,在这批"小姐作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张爱玲和施济美。张爱玲的小说更多表现的是人生的无奈,任何诗意的东西在张爱玲这里都是荡然无存的。而施济美的小说却始终保持着对理想、爱情、信念不懈的追求。 相似文献
14.
《雪国》是川端康成最为成功的作品,它标志着川端康成的创作已达到了成熟的阶段。川端康成的作品始终笼罩着一种感伤与非衰的情调,把悲与美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川端康成认为人的存在是一种徒劳,他一方面追求人性的美,一方面又地其失云信心。 相似文献
15.
16.
朱雷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3)
艺术应具有真、善的精神内核 ,美是其精神物化的结果。一个真正的艺术家 ,首先应是一个高尚的人 ,具有高尚的人格 ,人的品格就是其艺术的品格。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 ,即艺术精神的内核 相似文献
17.
审美活动和艺术活动作为全面、自由的精神活动 ,在现代生活中起到日益重要的作用。如果说在古代 ,摆在人们面前的问题是能否生存 ;在近代 ,摆在人们面前的问题是如何生活 ;而在现代 ,随着物质生存的紧迫性的缓和 ,人的精神生活则成为紧迫问题。因此 ,审美教育、艺术教育活动逐渐受到重视 ,这并非全靠爱好艺术的领导、教育家、艺术家们的极力倡导等人为因素所致 ,而主要是人类社会发展到现代的必然结果 ,人们总习惯于局限在教育或艺术的范围内来探讨审美教育的地位、作用与功能 ,因而 ,能足以证明审美教育应当存在并受到重视的理由便不是很多… 相似文献
18.
艺术与美的关系,二十世纪以来愈来愈受到争议、质疑,如杜尚等的前卫艺术实践,丹托等的崭新的艺术新说,对自古希腊以来绵延两千多年形成的艺术、美的传统观念,造成了强有力的挑战。并进而形成了当代西方艺术哲学的潮流,使传统美学学科的研究对象等发生了改变。总的来看,对艺术、美等重要概念,持一种开放的而非封闭、形而上学的观念,显然是明智和现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从援助型外交走向战略型外交——日本中亚外交政策的演变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的中亚外交政策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已经逐渐从原来的“援助型外交”升级为“战略型外交”。这一转变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经济援助主导阶段”、“经济援助与战略外交并重阶段”以及“战略外交主导阶段”。相对于时下比较流行的“贸易说”和“能源说”,本文提出了“政治战略说”来理解日本中亚外交政策升级的背后逻辑。并总结了三大具体原因,其中内因为日本对国家政治利益的追求,外因为日美同盟关系的微妙变化以及大国地区外交竞争的推动。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