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958篇 |
免费 | 142篇 |
国内免费 | 61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70篇 |
劳动科学 | 12篇 |
民族学 | 78篇 |
人才学 | 71篇 |
人口学 | 6篇 |
丛书文集 | 2112篇 |
理论方法论 | 340篇 |
综合类 | 2940篇 |
社会学 | 323篇 |
统计学 | 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6篇 |
2023年 | 162篇 |
2022年 | 207篇 |
2021年 | 281篇 |
2020年 | 201篇 |
2019年 | 227篇 |
2018年 | 108篇 |
2017年 | 138篇 |
2016年 | 173篇 |
2015年 | 235篇 |
2014年 | 364篇 |
2013年 | 325篇 |
2012年 | 444篇 |
2011年 | 414篇 |
2010年 | 396篇 |
2009年 | 379篇 |
2008年 | 466篇 |
2007年 | 354篇 |
2006年 | 260篇 |
2005年 | 250篇 |
2004年 | 198篇 |
2003年 | 153篇 |
2002年 | 119篇 |
2001年 | 114篇 |
2000年 | 74篇 |
1999年 | 27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4篇 |
1989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991.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范围内出现了数以千万计的难民。为了满足冷战需求,诋毁社会主义国家形象,显示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大量接收来自社会主义国家的难民成为美国在这一时期的首要选择。从1948年第一部难民法的出台,到20世纪50年代颁布的一系列难民法案,无不建立在美国强烈的反共意识形态基础之上。由此不难看出,难民政策与美国的对外强权战略一致并为其服务的。 相似文献
992.
据信史为证,《诗经》传入日本的时间最晚不超过公元5世纪,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17世纪以前,《诗经》普遍流行于日本朝廷贵族狭小的领域,深刻地影响着其国政治文化的建设,这一点我们可以从现存政治纲领、文学作品中征引的《诗经》材料得以证实. 相似文献
993.
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是制度不断创新的30年,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不断得到巩固的30年.在制度建设与意识形态建设的互动关系中,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在当代中国,不断创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地位的支撑力量;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为导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新的科学指南. 相似文献
994.
昂格尔在批判传统社会理论之时试图超越其固有之困境:以社会共同体的普遍建立彻底解决和超越意识形态问题。这种困境中的超越必然遭遇超越中的困境,因为法律异化为政治统治与意识形态的工具是法自身资源稀缺性的必然结果,其物质根基在于社会资源配置状况,不改变现有的社会资源结构就无法触动意识形态的根本,故而必须优化社会资源配置结构以确保超越的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995.
五四以来,作家高估和片面夸大文学的意识形态功能,陷入对文学的迷信中。虚悬文学接受状况、无视文学接受史和作用史,是作家迷信文学得以产生的前提和基础。作家和受众混淆文学和生活、文学世界和现实世界,是作家迷信文学得以实现的方法论前提。作家大多兼备文学家和社会改革家双重身份、且偏重后者,是他们迷信文学的心理根源。眼下,破除对文学的迷信是文艺界创造文学良性走势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96.
意识形态层次类型的生成及其变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传统理论通常仅从阶级对立关系把意识形态归结为理论体系,忽视了意识形态的多种层次类型。依据意识形态信守主体的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总体意识形态、群体意识形态和个体意识形态。三种层次的意识形态在生成方式、表现形式和演化进程等方面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明显区别。在经济社会和思想文化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应当突破把意识形态仅仅归结为理论体系的抽象认识,直面各种层次生动而复杂的意识形态现象,真实而具体地把握不同社会层面意识形态的新变化与新特点。 相似文献
997.
通常人们总是把后马克思主义之“后”解读成“后现代主义”,从而后马克思主义理所当然地成了“后现代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这样的解读是一种想当然的外围解读,它忽略了后马克思主义缘起的思想谱系,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对后马克思主义的真实解读.与这样的解读方式有别,本文深入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内在机理,在充分解析后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思想来源之后,力图对后马克思主义之“后”的真实意蕴有一个全方位的解读,并在此基础上对后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意识形态旨趣有一个总体诊断,以期为我们深入研究后马克思主义起到某种启示性作用.文章认为,后马克思主义之“后”大致蕴含三个维度:后葛兰西主义、后结构主义以及后现代主义,后马克思主义是用后葛兰西主义、后结构主义以及后现代主义来解读马克思主义而形成的一种思潮.后马克思主义思想来源的异质性决定了其意识形态取向的异质性,这表现在其对马克思主义既逃避又趋近的复杂心理上.正因为后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上的这种矛盾立场,使得我们在对后马克思主义思潮的研究上必须避免脱域化的研究思路,否则,难以准确地诊断后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998.
马恩经典作家不是在中性的或肯定的意义上使用意识形态这个概念,而是在否定和消极的意义上使用这一概念,他们对意识形态持彻底批判的态度。然而,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一方面对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的虚假性进行了尖锐的批判,一方面又站在肯定的立场上提出要无产阶级去夺取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并用无产阶级自己的意识形态去代替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他们并没有完全在否定的立场上使用意识形态这一概念。他们寄希望于无产阶级革命,但又有别于马恩经典作家,提倡一种"文化—心理"革命,通过意识形态领导权的获得取得最终胜利。这一思想理论上的分野,最终导致了实践层面的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99.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而不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在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社会,无产阶级政党、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制度三位一体,否定其中一个就会导致对所有的否定.作为党和国家的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本质上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政治社会化,其目的和功能在于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社会主义制度,而这一目的和功能又决定了应该开展哪些工作才能有效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 相似文献
1000.
群体意识形态指群体内部的成员所共同享有的思想观念、价值体系、理论学说、心理认知等的总称。与统治阶级所倡导的居于主导地位的主流意识形态相比,群体意识形态通常是一种非主流的或民间性的社会思潮。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群体意识形态往往处于从属地位,也经常不被重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进步,群体意识形态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它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具有多方面的影响:群体意识形态既能够充当社会万能胶的作用来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也能发挥其社会离心力的作用与主流意识形态发生冲突,还可以通过反映各种社会矛盾为主流意识形态提供自我认识与反思的工具。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