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50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118篇
社会学   6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71.
本文从艺术反映生活的态度,文学本体意识的把握,审美理想的确立等方面探讨了郁达夫文艺观所受传统诗学,尤其是古典意趣神韵说的影响,就此揭示了郁达夫独立的文艺观形成的诸多因素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因素,力图勾勒出几条比较清晰的线索,以求弥补这一领域研究的或缺和不足。  相似文献   
172.
对《荷塘月色》的主题理解一直存在着分歧。但无论是"政治说"还是"人生感伤说",基本的思维都是从文本外部而不是从文本内部进行论证。本文则从内证出发,以文本提供的信息为根据,运用现代叙述学理论,分析论证了《荷塘月色》的主题乃是叙述人"我"的情感压抑、倾诉和彷徨。  相似文献   
173.
哀伤天使     
《中国社会导刊》2008,(16):50-51
如哲人所说,天底下没有卑贱的花朵,每一朵花的凋谢,都值得我们哀悼与感伤。同样,对于每一位汶川地震的遇难者,我们都由衷地感到悲痛与哀伤。但是,当孩子们的整体惨状映入眼帘的时候,我们的痛更是撕心裂肺,不能自已。  相似文献   
174.
孤独情绪是历代文人所共有的,三曹也不例外。他们在创作中用形象将这种抽象情感体验具象化。其产生的原因既有汉末社会大动乱导致的感伤主义思潮的影响,均为诗人的丰富、深沉、真挚、热烈的气质等共性因素,又因各人自身情况的不同呈现个性化。  相似文献   
175.
电视剧《步步惊心》和电影《致青春》都是以女主角为中心,反映个体因感情受挫而导致的感伤。这种感伤不同于近现代文学和电影中与国家民族大历史紧密相关的感伤,它属于"小时代"的小感伤,具有个人化和生活化的特点。《步步惊心》通过穿越时空、爱情幻象来缓解女主角的感伤,《致青春》则通过对青春的回忆和怀旧来冲淡个人的感伤。二者都把握和呈现了当前这个小时代的小感伤,并通过对时空的不同处理方式提供了两种不同的想象性的解决方案。穿越与怀旧,都是往回走,是通过对遥远历史或个人历史的重新体验来诠释当下时代中个体的感伤。  相似文献   
176.
白居易诗集中有"感伤诗"一类,但他却带着贬抑的态度看待它。这种态度背后隐藏着诗学史视野以及一直被学界忽略的思想史视野。具体而言,感伤诗的核心内涵是日常生活中的感伤之情。白氏基于诗教观以及性情之辨观念,做出轻视感伤之情和感伤诗的价值判断。这也是感伤诗在其创作历程中由盛而衰的关键原因。白居易诗歌作为体现唐宋诗歌转型的典型之一,他对感伤诗的认识和态度,有助于理解"宋人的诗扬弃悲哀"的问题。这同时也是性情之辨此一哲学观念深刻影响文人生活以及文学的典型例子。  相似文献   
177.
英国文学中Sentimentalism译成中文为感伤主义,而感伤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以贯之的传统主题.感伤主义代表诗人托马斯·格雷与中国感伤主义文学传统的集大成者李商隐就在时空交错里相遇了,本文拟将二者诗歌中的感伤意绪进行一个简单对比,试图发掘出其所掩盖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78.
词至温庭筠确立了“感伤”基调。作为词的第一位专门作家 ,温庭筠不仅仅赋予了词以“感伤”为主流的感情基调 ,并且已经开始注意到了将一种深刻的人生感悟注入词中。温词之感伤 ,内因在于其题材之艳情化 ,外因在于 :一、词作为一种合乐的文体 ,音乐以哀为美的特征必然促使词更多偏向“感伤”一路 ;二、词体节奏上的变化繁复 ,适合抒写“感伤”这一极为深幽微杳的心绪  相似文献   
179.
以现实主义文学三种即此在的、深化的、感伤的现实创作方法为探讨内容,从主体与文本两个方面,围绕这三种方法在意识的技能与抉择、样式的建立与路径上的不同而给予的研究,力图开发和建立现实主义更宽泛的广阔的创作前景,以丰富现实主义的传统内涵和定义,引发新的流派渠道。  相似文献   
180.
<红楼梦>构建了一个以宝、黛为主所开展的女性文化的意义世界.在此意义世界中,展现了"痴情"的生命境界.小说在此深化了"痴情"的意涵,此中,从"情"出发的执迷、物我混融,进至忘我的生命境界,是小说刻意凸显的一个为世人所不解的意义世界.而此"痴情"的生命样态,终究要面对执迷对象物的归于幻灭,因此,从"痴情"而至"感伤"的生命情怀,便是必然的生命样态的发展.此种痴情而感伤的生命情怀,它是单以对象物的"审美性"的"兴发"与"感通"来作为全心挹注投入的重心.<红楼梦>作为一部女性文化的构建文本,它初步确立了一个大致的蓝图.我们在此文本中,也可就其中的代表人物身上,看到了女性文化的意义世界中的生命样态.此"痴情"而"感伤"的生命情怀,也可说是最具表征性的生命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