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19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39篇
社会学   10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声乐是一门特殊的艺术,它综合了心理学、物理学、语言学、表演学、音响学等众多学科的特征。声乐教学要想让学生真正把握歌唱发声的真谛,使人的声带、气息和共鸣腔体等协调作用,相互配合,发出优美、动听、有感染力的歌声,就必须运用辩证唯物论和现代科学发声知识,树立全面、正确的整体观。声乐教学的整体观是把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科学发声方法与演唱经验有机地结合起来,因而能更准确地把握歌唱的现象与本质、部分与整体的协调关系。  相似文献   
32.
你是否发现,原本成熟稳重、自信能干的另一半有些时候会出其不意地无理取闹,像个赖皮的孩子。是的,人人心中都有长不大的"小飞侠",它来自于童年的儿童面貌。我们要学会去爱另一半心中那块"小小"的部分,给她/他关爱和宽容,这样的爱才是一份完整的爱。  相似文献   
33.
主体艺术消费力的实现形式构成包括:欣赏选择感受力、审美记忆联想力、审美情感体验力、欣赏想象重构力、审美理解领悟力和鉴赏品味评价力。把对艺术生产力的分析深入到艺术消费领域,可揭示艺术消费力的内在结构和六种实现形式的作用和意义,有益于深入研究和发展艺术生产力,揭示艺术消费主体的素质能力结构,提高艺术消费的层次和品位。  相似文献   
34.
以英国文学名著为例,探讨文学作品中的美育教育培养策略。运用问答法、讲述法和悬念法培养学生的文学作品艺术美的感受力;运用共享法、情景法和论证法培养学生的文学作品艺术美的鉴赏力;通过主题作文、风格作文、戏剧会、朗诵会和歌舞会培养学生的文学作品艺术美的创造力。此策略有利于指导教师进行双语阅读辅导,并且适用于高中或大专职院校的教师。  相似文献   
35.
崔仑峰 《理论界》2015,(2):150-152
美无处不在。人类生活无处不包含着美和艺术,生活中处处存在美、时时同艺术相关,热爱生活和生命的人,都渴望和追求美,而美术鉴赏正是担当着培养人们认识美、鉴别美、创造美的任务,是增强人们视觉感受能力,培养想象力和审美能力等的重要途径,人们通过对优秀美术作品的分析认识,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使情感得到陶冶,使品格更加高尚,在得到美的享受的同时,不断探寻艺术之美,提高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36.
<正>玉玲在生孩子以前是个性感受力和性能力都很正常的女人,她和丈夫的性爱很美满。在他们的亲密中,她也经常很主动。而分娩以后,她却像换了个人似的,在性方面的自信、自如和主动全部都消失了。她和丈夫  相似文献   
37.
“苦”成为都市打工者组织生活史和讲述日常体验的关键词。“苦”不应该只被视为面向国家权力的言语策略,而是应该置于日常体验的不确定性中来考察。“苦”的体验一方面有唤起社会记忆和道德感受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也有本质化认同和遮蔽社会不平等的倾向。  相似文献   
38.
郭治 《职业》2017,(11):70-71
培养学生的感受力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但现实中许多学生往往忽视了文本的丰富性,导致审美的感性内涵未能彰显.本文以深度阅读为抓手,尝试从"解出语文元素""探求意趣之处""寻找兴趣激发"三个方面,引领学生去发现深度解读文本之路径,进而让学生在阅读中逐渐培养自身的感受力.  相似文献   
39.
正引言与背景之前我在课堂上反复讲解圆的形状和圆形的物体,出示范画,想尽办法,试图引导学生展开对圆形的联想。面对着我喋喋不休的讲解和几张绘制的范画,学生的学习热情始终没有高涨。我试图对我的教学方式进行调整,结合我校的"善小教育",注重教学细节,发展学生各种感官的优势成长,我决定凸显视觉感官,及听觉、触觉等感官相结合。为了上好这一课,我接下来在一(2)班上课时,想方设法地进行了新的尝试,学生的多感官力被激活,作品发生了生动、有趣的大变化,27个  相似文献   
40.
主持语:吴耀东是一位着重于形式与视觉探索的青年艺术家,他的作品传递的是一种与生命有关的思考,他把中国画特有的水墨韵味融入到不同的材质上,演化出一种极具意味的画面。让人想到老墙上的蔓藤,可以自由的生长。对绘画性的探索,对创作过程的迷恋,可以说是他作品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