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19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39篇
社会学   10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济慈诗歌的艺术性与其独到的美学思想是密不可分的。其不朽之作《希腊古瓮颂》,想象丰富,语言优美,充分体现了诗人在想象力、"客体感受力"及诗作原则方面的美学思想。无疑,这对进一步研究济慈的诗歌艺术及其美学思想都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42.
自由自觉的人类对“真”的探索与追求是一个永恒的不断丰富的过程,“真”的千彩纷呈阐释“人性”的淋漓尽致。19世纪初的浪漫主义诗人济慈无疑以自己年轻的生命,丰富的体验,执着的心灵为“艺术之真,美之真”的自觉添上了自由的翅膀,他对美与艺术所营造的想象的可能世界的强大信心充盈着“艺术之真”“美即是真”的“真”命题。本文通过了讨论济慈为何,缘何,何为来补写我们对济慈真实观的认识的空。  相似文献   
43.
培养学生感受力是语文教学的综合任务和重要目标,也是认识语文和语文教学本质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在“工具论”和“人文论”之间建立一种联系,从而使语文教学目标凸现出来。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感受力,具有“传道”、“赋美”和“立人”之功能和意义。可以通过“朗诵”、“联想”、“体悟”和“创作”来培养学生的感受力,以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44.
关蕾艳 《南方论刊》2005,(11):70-71
智力是智慧和能力的综合体现,主要包括感受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和创造力等,而以思维力和创造力为其核心。美育过程,实际上就是发展和提高各种认知能力,形成完整的智力结构过程。美育对学生智力的开发功能,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感受力在心理学上称之为感知觉能力。智力的开发与其感受力的高低密切相关。因为缺乏足够的感性材料,抽象思维活动就不能进行,就无法认识事物的本质规律,更难以进行科学的发明与创造。如列宁所说:“不通过感觉,我们就不能知道实物的任何形式,也不能知道运动的任何形式”。而美育则有助于人的感知觉…  相似文献   
45.
关于"大学语文"课程的讨论,近年来一直是教育界甚至文化界关注的热点。讨论的焦点超出了一门课程如何开设、如何讲授的技术性层面,而与人才培养模式、民族文化传承、母语的现状与未来等理论色彩很浓的问题联系到了一起。由于国家的"十一五"文化事业规划申明确提出,有条件的学校应该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的课程,这个问题便再度升温。教育主管部门组织了专题的讨论会,并计划出台有关政策与措施;教育部中文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大学语文研究会召开了课程定位与改革的研讨会。为使认识在更富有学理的层面上深化,我们组织了这组笔谈,每位作者都是本领域内富有经验、卓有心得的一线教师,文章的角度各不相同,■几可以引发学界更多的关注与讨论。  相似文献   
46.
潘天强 《南都学坛》2004,24(1):70-73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涌入的西方形式主义文艺理论对我国的文学创作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这些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国文艺形式理论研究的不足。然而有些论点尽管含有"片面的深刻的真理",但作为一种解释整体文艺世界的理论却暴露出自身的矛盾和偏狭。无论是苏珊·朗格的"艺术即情感符号的创造"的学说,还是马尔库塞的"新的感受力"的观点,甚至刘再复"文体革命"的理论都具有这种矛盾的特征,但是他们还是希望找到一条文艺自律的道路。然而后现代主义文艺观的极端主义思维方式表现出来的从内容到形式,从主观到客观的彻底的虚无,使文学创作渐渐滑入拒绝一切理想和情感的纯文字游戏。  相似文献   
47.
苏珊·桑塔格的文学作品颇具创造力,不仅充分展示了其独特的形式美学思想,而且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脉搏,对整个西方美学思想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启示作用。苏珊·桑塔格反对艺术阐释学,提倡艺术色情学,主张"新感受力",对西方现代主义思潮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8.
感受生活是写作的基石,是学生从生活中摄取信息,积累材料,积蓄情感,诱发写作的灵感,获得写作契机的重要途径。巴金说过:“我在生活中的感受使我成为作家。”作为语文教师,指导学生作文,就应该从感受生活中重视学生感受力培养。  相似文献   
49.
通过批判传统教育和阐发对爱弥儿的具体教育,卢梭在《爱弥儿》中所构建的自然教育复兴了个体主义教育。卢梭的自然教育试图弥合"自然"和"社会"之间的鸿沟,其核心问题是自然人如何成为社会公民。在卢梭看来,无论是"自然教育"还是"社会教育",都需要落实于具体的教育实践,而教育实践又需要建立在儿童的亲身实践而非教师的理论传授之上,这一过程正是以"感受力"的培养为中心。如此,"感受力"实则是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核心概念。  相似文献   
50.
王丹  万水君 《船山学刊》2006,(3):207-208
胡良桂先生潜心研究长篇小说二十余年,一直非常关注长篇小说的史诗性及其发展变化,他的著作<史诗艺术与建构模式>和<史诗特性与审美观照>以极其敏锐的艺术感受力和深厚的文学批评功底在学术界好评如潮.而他的新作<史诗类型与当代形态>(湖南教育出版社)更是采用全新的视角,高屋建瓴地把类型学与形态学引入对中国当代长篇小说的深入研究,这在当下众多长篇小说的研究中异军突起,以一种新的视角、新的思维为今后长篇小说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范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