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19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39篇
社会学   10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51.
王思凝  贾宇婧  田耕 《社会》2020,40(1):1-24
彩礼既为“财”又为“礼”,以往彩礼研究主要集中在“婚姻市场理论”和“礼物秩序”两个基本的框架下,较少将其作为生动的社会行动过程予以研究。本文聚焦于“议彩礼”的互动过程,表明彩礼议价的核心不在于结亲家庭对彼此家庭的认可是具有默契还是存在分歧,而在于具有道德基准意识的彩礼大行。结亲家庭的道德感受力是依据大行而展开的不得不“议”的行动过程。情理随行动过程而生发的特点使“议彩礼”成为道德意义网络之中衔接个人道德感受力与集体习惯的节点,这也正是彩礼道德嵌入性的根本要义。  相似文献   
52.
孙燕 《理论界》2008,(3):142-144
桑塔格认为,艺术不同于思想,批评的功能不是进行道德提升,它诠释的应是一种美学世界观,即什么是美学感觉,因此,桑塔格主张用"艺术色情学"取代"艺术阐释学"。"艺术色情学"延续了桑塔格的反阐释理论,使批评由外在的价值领域转向内在身体领域,它体现了20世纪后期开始出现的一种"新感受力",是文化由高级走向通俗、大众的一种表征。  相似文献   
53.
苏珊·桑塔格的"新感受力"美学重形式而轻内容,且消弭了"高级文化"和"低级文化"的界限。国内对桑塔格"新感受力"美学的研究,以"反对阐释"论为重心和基本向度,但这只是桑塔格前期批评美学的理论核心,后期她则转向文化政治领域,其"新感受力"美学成为多质多维的理论综合体,桑塔格更加认同对艺术作品中政治与道德因素的阐释,更为重视精英知识分子的意识形态批判功能与现实介入性。  相似文献   
54.
李简瑷 《兰州学刊》2007,(1):26-28,31
在《反对阐释》一书中,桑塔格主张:在符号表层之下根本没有隐含着什么深层意义,意义就在表层;对那些将被阐释的作品而言,艺术家本人的意图无关紧要;最好的批评是把对内容的关注转化为对形式的关注的批评;人们需要的不是一种理解和解释,而是一种体验、一种新感受力.她的这些口号可能有些激进,但它们正是西方20世纪60年代反文化精神的体现.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她的思想回应了后现代艺术的现实诉求,代表了后现代文化批评对传统理性批评的反叛.  相似文献   
55.
“新感受力”的当下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苏珊·桑塔格“新感受力”概念是对后现代艺术现象的应对策略。从现代艺术发展角度看,在艺术与科技的相融过程中,艺术已经转换为泛文化现象,传统哲学的逻各斯中心主义所设立的概念对立、界限、不平等等等都被消解了,审美的感性内涵获得了解放。所谓“新感受力”之“新”,是针对传统的对内容阐释的旧感受力而言,是回应了泛文化新现象;更重要的是,它肯定了人对世界把握的多元性,强调了感性在认识论中的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56.
"新写实"小说是对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一种极端化反叛,它向人们展示"毛茸茸"的生活本色,不加雕饰,不加评判.对"新写实"小说进行话语分析,可以发现平庸的背后隐含着别样的深刻,它用一种全新的审美取向,在与社会人生的"零度"距离接触中,以所谓的平庸唤起了人们对现实的感受力.  相似文献   
57.
中国古代诗歌的作者在创作思维中含有感受、比较、意念、过程概括等思维,其中感受最为发达,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这种感受———世界相对应的思考方式在中国诗歌成熟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作用。一、古代的思维特征及对古诗感受力的影响人最初感知世界是一种纯感觉,随着时间推移,为了把握川流不息的存在之物,一种倾向以永恒的感觉形式固定下来,把变化、流动的感觉提炼、凝固成较为稳定的知觉,而这种知觉又可能成为更加稳定的知性概念。中国古代诗歌是源于这种思维倾向发展起来的演变,其中“赋比兴”的思维模式最能说明这种“…  相似文献   
58.
曹海涛 《现代妇女》2014,(4):164-164
美术鉴赏是运用自己的视觉感知、过去已经有的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感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欣赏一般局限于感知、想象、情感体验等感性认识方面。而鉴赏是运用视觉感知以及其他器官的综合作用、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即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一种比较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59.
本文通过器乐教学的实践活动 ,探讨了器乐教学对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节奏感、合作意识、创造性能力等方面的作用。实践证明 ,学生在器乐学习中 ,身心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60.
《东西南北》2012,(15):57-59
不同于众多女性作者,她笔下少有风花雪月、小情小调。每部作品,都直击现实痛处:小三、婆媳关系、高房价……“我很希望自己文艺女青年一把,可没办法。每个人的感受力不同,我的感受力就在于关注现实、关注当下。”率性而犀利的六六说:“我希望的是,若干年后,从我的作品中能看到这一代人,看到这个时代的缩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