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95篇 |
免费 | 11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0篇 |
劳动科学 | 3篇 |
民族学 | 60篇 |
人才学 | 12篇 |
丛书文集 | 310篇 |
理论方法论 | 48篇 |
综合类 | 774篇 |
社会学 | 80篇 |
统计学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9篇 |
2022年 | 17篇 |
2021年 | 49篇 |
2020年 | 24篇 |
2019年 | 22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21篇 |
2016年 | 40篇 |
2015年 | 65篇 |
2014年 | 116篇 |
2013年 | 96篇 |
2012年 | 107篇 |
2011年 | 73篇 |
2010年 | 88篇 |
2009年 | 78篇 |
2008年 | 83篇 |
2007年 | 61篇 |
2006年 | 49篇 |
2005年 | 49篇 |
2004年 | 36篇 |
2003年 | 45篇 |
2002年 | 48篇 |
2001年 | 43篇 |
2000年 | 26篇 |
1999年 | 16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4篇 |
1993年 | 7篇 |
1990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曹禺先生是我国杰出的现实主义戏剧大师,他在戏剧创作过程中不仅善于汲取西方戏剧理论精华,同时他又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润中成长起来的戏剧家,他的戏剧创作同时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他剧作中对家庭氛围和家庭成员关系的描写以及对父权秩序的不满和挑战,是受到幼年家庭文化的影响;他在塑造女性人物形象和构筑戏剧氛围时,又借鉴并浸润着中国传统戏曲的文化精髓;他对“仁”这一品质的不吝赞美,对善恶因果论的重视以及对原始人性的肯定和赞扬,则体现了他对中国传统儒释道文化的理解和运用。 相似文献
22.
对戏曲经典进行通俗化、时尚化的演绎或改编,一直以来都是传统戏曲贴近大众、走进大众并实现自身现代传承和复兴的一条重要途径。网红歌手小潘潘对黄梅戏《女驸马》的“魔性”翻唱和改编在戏曲界和文化界引起了巨大争议,表明互联网时代传统戏曲的“时尚化”改编存在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对当前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大力倡导戏曲经典的正向改编,对网络文艺生产进行价值引领和审美规范,引导网络文艺创作和网络文化生产走向健康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23.
何诗海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9(1):68-75
明代类书编纂高度繁荣,形成庞大的知识和思想文库。从文体学角度看,明编类书不仅保存了丰富的文体学史料,更构建了明人心目中的文体谱系,体现了明人对文体范围、分类、序次及各种文体在这一谱系中的价值、地位、特征等的认识和理解。这种理解,既有沿袭传统的一面,又有发展、创新,如辨体意识的增强,文体分类的细密,文体范围的扩大,尤其是对戏曲、通俗小说等新生文体的接受、认可等,都体现了富有时代特色的文化背景、文学思潮和文体观念。 相似文献
24.
吕珍珍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2)
晚清私寓是戏曲史上的一种独特现象,它既是一种培养艺人、传承戏曲的组织,同时又具有浓厚的娱乐性,形同歌楼酒馆。私寓弟子演戏之外,亦凭借自身姿色,兼营侑酒等娱乐活动,同时具有倡、优两种身份。因而,与普通的科班、戏班等传承组织相比,私寓在弟子的来源与选择、培养方式、师徒关系等方面,均有鲜明的特色,并对后世戏曲的面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5.
秦腔流派与秦腔发展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铭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112-118
中国传统戏曲流派主要有三种形态:地域流派,团体流派,行当名家流派。对秦腔表演艺术流派进行分析,发现行当名家流派在秦腔发展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却没有得到应有的肯定。通过肖若兰流派承传等案例分析,认为应充分重视行当名家流派的发掘与宣传,以此为契机,推动秦腔自身艺术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26.
十几年前,我曾看过一篇关于许翠的报道,名为《梅骨竹心》。那时候我很好奇,怎样的女子可以赢得如此的赞誉?当我推开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北戏)京剧系的大门,站在我面前的女子美丽、挺拔,举手投足显现的是职业女性的果断与爽快。这与报道中甜美的小姑娘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27.
在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北京戏校)的琴房门口,伴随着学生们此起彼伏、周而复始的胡琴声,我见到了周志强老师。他并不如何高大,远远地向我招了招手,平易近人地一笑。乍一看周老师如此的平凡,可他在圈内却是赫赫有名的大琴师——北京戏曲职业学院教授,中国戏曲学院客座教授, 相似文献
28.
朱丽霞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6):156-162
清代戏曲的发展与文人游幕密切相关。伴随游幕文人的踪迹,昆曲从江南传播到全国各地。由于特殊的时代政治原因,易代之初,昆曲在岭南迅速恢复并蓬勃发展。在昆曲从江南到岭南的传承绵延中,游幕文人万树起到了重要作用。因幕府娱乐文化之需,万树开始尝试谱曲;因游幕生存之需,他倾力谱写戏曲传奇。总督府所提供的丰厚的资金支持则为创作戏曲提供了必要前提。吴棠桢、吕黍字、来集之、金烺、宋俊等大批江南文士追随吴兴祚的宦迹从无锡到福建,到广东,受万树影响,这些总督府的幕客皆染指于谱曲,形成了一个继承吴炳粲花衣钵的戏曲流派,不仅促进了岭南曲坛的空前繁荣,而且直接导致了岭南剧曲——粤剧的诞生。 相似文献
29.
吴国钦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3)
戏曲要适应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就必须“现代化”。本文从三方面论述了这个问题:一、中国戏曲史实际上是剧种兴衰史,老剧种的出路在于改革,在于“还俗”;二、戏曲是最民族化的艺术形式,容易为世人所接受;它的写意性与假定性特征与现代艺术相通,但戏曲无论本质精神或表现程式都有许多与“现代化”相悖之处,必须改革;三、市场经济加快了戏曲“现代化”的进程。本文还对目前戏曲创作现代化问题上存在的一些误区予以批评。 相似文献
30.
20世纪20到30年代,象征主义理论进入中国,引发了国内外戏剧界对中国戏曲本质的讨论,讨论中产生了分歧,一方认为戏曲是象征主义,另一方认为戏曲是非象征主义。这次论争促使了戏曲理论的深化,并影响到舞台实践时如何做到中西艺术相互沟通的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