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2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22篇
管理学   92篇
劳动科学   7篇
民族学   76篇
人才学   25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985篇
理论方法论   123篇
综合类   2328篇
社会学   134篇
统计学   9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125篇
  2014年   229篇
  2013年   210篇
  2012年   233篇
  2011年   199篇
  2010年   283篇
  2009年   244篇
  2008年   300篇
  2007年   230篇
  2006年   181篇
  2005年   188篇
  2004年   164篇
  2003年   184篇
  2002年   146篇
  2001年   127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61.
中国现代小说在其谨严、整饬的典型理论背景下的总体模式中始终存在着散文化的革命因素。散文化小说 ,是一种现代作家们自觉创作出来的独立的小说体式 ,是一种超乎在小说和散文两种文体之上 ,有自己独特艺术品格和审美意蕴的现代小说体式。  相似文献   
162.
163.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女性主义文学进入张爱玲时代:女性主义痛苦反思时代。将两性关系上升为现代城市文化制度加以审视、批判和反思,是张爱玲时代女性主义文学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最深刻的思想内涵。张爱玲不仅在创作中深刻体现了反思主题的内涵,而且创造了不同于冰心时代和丁玲时代的女性主义文学的新理念,从而使她以时代主题的转换和文学理念的更新与深化,在中国女性主义文学史上划出一个新时代。  相似文献   
164.
高行健的戏剧创作、戏剧理论和表导演艺术观念均深受中国传统戏曲影响。高行健对传统戏曲在当代的存与变的独特思考和话剧学习戏曲的大胆试验,彰显出对传统戏曲的宏大复归理想和革新精神,并体现在其全能的戏剧追求中。中国传统戏曲给予高行健戏剧以丰富滋养,自身也在世界舞台上焕发出鲜活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65.
散曲、清曲与小曲在明清曲学论著中均被普遍使用。清曲由表演技巧和方法而来,它的范围最广,包括了散曲、小曲及用清唱来表演的剧曲;散曲是相对于剧曲而言的,也与“雅乐”相对,有俗曲之意。小曲范围最小,特指明中叶以来,曲调比较简单的民间歌曲及文人依据此种形式创作的曲子。从文体角度而言,它仍属于散曲。  相似文献   
166.
"宋词一代之胜说"是"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说"的组成部分,起源于元代,流行于明清,至王国维、胡适更赋予其理论色彩,被视作"惟一正确的中国文学史观".这一文学史观以"文体代兴"为核心,并具有以理念为本体的"非历史化"特征,其目的是为了强调文学的新变,不乏历史意义.但它将文学的发展简单归之于文体的发展,把文体演变史等同于整个文学发展史,既忽略了文学发展的丰富性与多元化特征,又难以真正认识文体本身的演进规律.就文学史实而言,在宋代常见的诗、文、词三种文体中,无论繁荣发达还是代表性都与词无缘.宋词虽取得了宋诗、宋文无法替代的成就,却始终没有占据"一代之胜"的历史地位.因此,在宋代文学史的研究中,不宜使用这个概念.  相似文献   
167.
法国作家艾克絮佩里的《小王子》成为半个多世纪畅销书,其成功首先在于文体上大胆创新,颠覆了童话创作的传统,变写给儿童的童话为写给成人的童话;其次是它的两个思想内涵:一方面超前地批判了当时西方刚刚萌芽的现代文明病;一方面在古老而永恒的爱情主题中,倡导了新的生活艺术。作者是以赤子和童子的诚挚与清纯之心构建他的作品,字里行间浸透着作者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68.
汉末魏晋辞赋"人神相恋"的同题之作,大都表现出丽色-爱悦-自持-分离-怅惘的情感模式,反映了人神邂逅之际或人神爱慕之时,一种来自生命本能的爱悦与内心礼防之间的冲突,以及这一冲突下不得不分离的怅惘.这种脱却外在政治寓意与伦理道德的情感主题,在志怪小说中因"志怪"的外衣而得到更加真实的再现.这一时期的辞赋作家将辞赋虚构的文体特征与创作主体第一人称叙述模式相结合,利用赋体的铺陈功能以及颂与讽的表达效果与模式,让辞赋适时地承担了这种情感主题的表达.随着南朝诗坛声色大开、宫体诗兴盛改变着人们对女性的审美态度,此类辞赋创作在南朝逐渐衰弱.  相似文献   
169.
通过分析民勤小曲戏的历史变迁、艺术特征和文化内涵,总结民勤小曲戏的美学价值、文化承载及推陈出新的思路,探索我国城乡文化的创新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70.
敦煌文概念自提出后,至今仍没被学界广泛接受。但敦煌文概念从无到有,从模糊到逐渐清晰的过程,体现了学人对它的不断思考。结合敦煌文作品的实际情况,参照《文选》等文体理论典籍的文体划分标准,在吸收历来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文章强调应当充分重视文体资源丰富的敦煌文宝藏,确立它的应有名分,提至与敦煌诗歌并重,并加以系统整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