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2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05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22篇
人才学   16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267篇
理论方法论   44篇
综合类   530篇
社会学   55篇
统计学   2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41.
分析了工程建设前期造价控制的必要性,提出了在建设前期控制工程造价的有效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2.
质宫制度是战国时期出现的一个以法治军、整军经武的重要制度。当时的质官制度有明确的拘押对象;有严格的建造规定;有严密的防范措施;有专门的饮食制度和居住条件;有人质的行为规范及质宫中奖惩制度等。它的出现使列国军队的战斗力普遍得到增强。  相似文献   
143.
信息短波     
《老年世界》2008,(9):38-38
我国首座国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扩建两百万千瓦机组核电项目核岛负挖工程近日启动。这标志着这座我国自主设计、建设和运营的核电站的扩建工程已正式进入前期准备阶段。  相似文献   
144.
公元四世纪前期,由于胡族的侵掠及其所导致华北政局的混乱和社会秩序的动荡,使得汉族流民坞壁广泛出现在华北各地.流民坞壁是一个集生产、军事、政治功能于一身的社会组织.流民坞主除少数属于士族的中下层外,大都是寒门士人.严酷的现实环境促使流民坞主大多具有维护公义的立场、自我牺牲的精神、强烈的国家意识和鲜明的夷狄观.在胡族的军事压力面前,流民坞主之闻的合作关系极不稳定.同时,由于流民坞主与士族之间的社会隔阂和阶层矛盾,双方几乎没有实质上的合作,从而使流民坞壁在胡族的围困和攻略下,归于瓦解.  相似文献   
145.
论战国客卿     
客卿是战国时期一个特殊的社会现象。客卿的产生归根结蒂是社会需求的结果。客卿产生的途径多种多样,以应对献策为主。客卿对战国局势发生了重大影响,秦国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是客卿执政的历史。东方六国也常常为客卿所左右。  相似文献   
146.
根据我国五年规划编制流程。“十二五”规划编制包括前期研究、编制起草、论证衔接、审批发布4个阶段。目前。地方“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也已全面进入编制起草阶段。大胆创新、科学谋划,以规划为指导寻找自身发展的薄弱环节。成为带头省区谋划“十二五”发展最重要的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147.
由于养士之风在战国的普遍盛行,这样,"托"便成为战国士人在"仕"、"隐"之外的一种重要的生存方式."托"包括"托于诸侯"和"托于私门"两种.养士的权贵与寄食的门客之间有着复杂的"报"-"施"关系.本文尝试着梳理这一中国历史上有所本源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48.
正提高社区学习团队中男性成员的参与度,平衡团队间成员的性别比例,是当前社区教育中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增强学习团队凝聚力做起,具体说有以下几点对策:首先,宏观规划,引领指导。通过前期宣传,加大社区老年人,尤其是男同胞的知晓率,有意识地引导他们挑选喜欢的团队,先进行了解,再选择加入。对于一些合唱类、舞蹈类的团队,可以抓住社区中的大、小  相似文献   
149.
玛纳斯县域自清朝统一新疆以来逐渐聚居成邑,移民群体的生存活动形成地域社会。清代至民国前期的玛纳斯县域农业社会的形成蕴育了众多的庙宇,围绕庙宇广泛而多样的民间信仰活动成为当时城乡显著的社会现象,促进了移民的土著化社会建构。  相似文献   
150.
中国近代,城乡联系不断加强,矛盾也随之加剧.城市攫取着乡村政治、经济、文化资源,却对农村的助推乏力.到20世纪前期,城乡关系失衡,一边是现代化程度日益增强的大城市,另一边是贫困落后的广大乡村.乡村在与城市的产品交易中地位下降,租税负担沉重,资金、青壮劳动力、社会精英纷纷流向城市,社会话语权渐失,乡村处于弱势地位,在江苏地区表现明显.这成为当时乡村群体性事件频发的结构性紧张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