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5篇
  免费   4篇
管理学   13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7篇
丛书文集   111篇
理论方法论   16篇
综合类   197篇
社会学   1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01.
战国时期,社会制度的变化导致了贵族嫡庶妻等级婚制的变化。其一,各国国君先后称王,国君称号的变化导致嫡庶妻等级婚制名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国君嫡妻由夫人改称王后;其二,宗法制、分封制的瓦解导致了嫡庶妻等级婚制功能的变化,除嫡长子继续承袭王位外,余子一般不能再分到封邑,失去了原来的大宗地位,既不能“有采以处其子孙”,也不能再世卿世禄了。其三,官僚制度的建立使嫡庶妻等级婚制也呈现出爵制、品级的官僚化特征,以秦国最显著。其四,以官僚制度、郡县制度为核心内容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建立、王权的加强使列国出现太后摄政现象。  相似文献   
102.
《大招》产生时期应早于《招魂》,当为战国时期民间招魂词之原始记录.这可以从三个方面得到确认,一是从《大招》之"大"的意义看其产生时间;二是从语词"只"看《大招》之地域性和民间性;三是从《大招》的错简误读看其原始记录的特性.  相似文献   
103.
战国时代的知识分子是一群挣扎在饥饿线上的赤贫阶层,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无恒产,无定职,无官守,基本的物质生活都难以保障,知识界的贫困在一定程定上是由于社会变革造成的,但变革的社会也为知识界摆脱贫困创造了机会。随着兼并战争达到白热化程度,人才成为列国间克敌致胜的关键。各国不惜重金和尊位招聘高才秀士,许多贫贱出身的士乘机挤入了上流社会。  相似文献   
104.
马汝军 《学术论坛》2002,(2):107-110
战国是中国婚姻史发展的变革时期。较之前代 ,这一时期婚姻观念表现出的特点是 :婚姻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观念带有普遍性并深入人心 ,同时两性伦理则表现为严格强调男女有别 ,对女子特别提出劝勉以贞的要求。战国婚姻观念的形成是以土地私有制为内在动力的 ,而富国强兵则是战国婚姻观念形成的政治要求  相似文献   
105.
赢政     
马东 《现代交际》2007,(11):30-32
子曰:世道乱了。战国时,秦国都城咸阳花红柳绿,车水马龙,一派繁荣。大街小巷都是人,但这人群里除了秦国的老百姓,还混有大量其他国家派来的间谍。  相似文献   
106.
孔子殁后,战国时期,面对新的时代形势,儒学开始了适应现实需要的新探索,因而儒分化为八派,本文重点梳理了其中的五家,即以隐士精神而研修儒业、同孔氏入世精神不同而近于道家的颜氏之儒;由一群偷安懦弱而怕事,贪饮食而无廉耻的贱儒俗儒组成的子张氏之儒;而漆雕氏之儒则是无所畏惧,不避权门,以气为重的儒,他们成为后世“侠”的始祖;仲良氏之儒讲廉洁、讲仁义,主张是自耕而食,傲视富贵权势,同情贫贱者,为当权者所忌;至于乐正氏之儒则守信不虚,讲求孝义。所以,在战国,儒学虽还未演变为官方的正统思想,但在分化发展的过程中,为后世儒学的官方哲学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7.
从成语产生的时代背景入手,分析现存出自《战国策》的成语与当时社会文化的关系,通过成语看纵横家的人生观、说辩艺术、战国时代的人文精神及科学思想。  相似文献   
108.
王爱科 《东方论坛》2006,(4):128-128,F0003
2001年11月,《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由上海古籍出版社正式出版,其中的《孔子诗论》(以下简称《诗论》)很快在学术界引发了热烈的讨论与关注。截至目前为止,学术界在简序排列、简文释读与解诂、作者作年、留白简、《诗论》与《诗序》关系、《诗论》在诗学史、经学史、哲  相似文献   
109.
“吴文化”和“越文化”是指吴人和越人的生活方式及其所遗留下来的物质遗存。春秋末年吴国灭亡以后吴地的吴文化就被越文化取代了,战国中期越国被楚国灭亡以后吴越地区的越文化又被楚文化覆盖了,所以在战国时期我们在吴越地区只能见到越文化和楚文化的遗存了。通过对战国时期吴越地区越文化和楚文化的研究可以看到一个地区的文化是怎样随着人群的流动而变迁的,因此用一个固定的词例如“吴文化”或“越文化”来称呼这个地区前后更替变化的文化是不合适的。  相似文献   
110.
墨学作为战国显学之一,被战国中后期诸子关注、评说。《庄子》反映了彼时的儒墨对立及诸子互辩,表现了对墨家学说的批判态度,介绍和评论了墨家治世理论、人格精神、后学派别等,反映出战国中后期墨学流传中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