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8篇
  免费   4篇
管理学   13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7篇
丛书文集   113篇
理论方法论   16篇
综合类   198篇
社会学   1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浙江大学藏战国楚简》左第67简、第68简、第11简、第32简、第33简、第34简、第55简、第98简、第99简、第75简、第76简、第58简、第14简、第1简以及《浙江大学藏战国楚简》至第1简伪迹十分明显,终于露出了《浙江大学藏战国楚简》是伪作的马脚,从根本上解决了浙江大学藏简的真伪问题。  相似文献   
72.
战国争雄的需求和需求的多元化的格局下,士阶层出现了文武的分野,而文武的分野又导致了士的修养功夫细化为勇、力和孝、信、廉的区分。  相似文献   
73.
运用王国维先生“二重证据法”,取上世纪以来大量出土的简帛文献与传世文献相互印证,释证《天问》原文及王逸章句。主要研究有:一、字义的释证,如利用《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郭店楚简》释证出“昆仑悬圃,其尻安在”,一句中的“尻”应作“居”讲,而不是通常认为的作“尾闾”讲;二、文献的相互印证,如利用战国楚竹书《容成氏》中有关夏、商、周三代历史的内容,与《天问》中的有关内容相互印证;三、文义的释证,如《张家山汉墓竹简引书》对“受寿永多,夫何久长”一句的释证。  相似文献   
74.
本文采用文献考证法法、考古法、专家访谈法对战国时期的铁铤铜镞进行认真的考证.从中找出铁铤铜镞的优点及其制作工艺,并解决了古人为什么在当时宁愿牺牲生产效率还要费时费力地制造铁铤铜镞的原因.以及为什么战国铁铤铜镞比较流行而到秦又基本变成铜铤铜镞的原因。  相似文献   
75.
刘春萍 《殷都学刊》2012,(1):96-100
文章以传世战国文献与出土战国文献为语料,考察了疑问代词"谁"与"孰"的频率、询问功能与句法功能、时代性等问题。"谁"主要问人,"孰"人、物并询。战国早期,"谁"作主语较多;战国中晚期,"谁"作主语较少,主要作谓语、宾语、定语等,而"孰"主要作主语,这时"谁"、"孰"在句法成分上形成互补关系。出土文献中"谁"、"孰"的数量远远不及传世文献,但出土文献中"谁"、"孰"的语言面貌与传世文献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76.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中<竞建内之>之"傅鸢"实为"傅说",而郭店楚简所谓<成之闻之>里的一条<尚书>佚文"允师济德"为谁的命诰以前未有定论,经文字形体和音韵考证实为<说命>佚文,从有关传世文献的文意以及近年出土的青铜器也可以确认这一点.  相似文献   
77.
战国末至西汉武帝的二百余年 ,中国西南出现第一次大规模开发的特殊历史时期。在这时期的开发进程中 ,自然形成前后两个历史阶段和北南两区域的划分。北部巴蜀开发领先于南部“西南夷”地 ,而南部开发亦仰赖北部先期开发的成就。前后两阶段 ,一以贯之 ,为同一整体  相似文献   
78.
战国时以"雎"字为人名于通行的历史著作及中国历史人名辞典或作"雎"或作"睢",歧异迭出.尽管当前通用作"睢",但如果考之于古代人名用字规律、史书中此字的异文情况及古代学者的音注,可知"睢"当为"雎"之讹误字.  相似文献   
79.
春秋战国时期,以德治国和以法治国是统治阶级交替运用之策,其中法家主张以严刑峻法治理国家,其从登上历史舞台后就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在治国方面取得显著效果并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0.
南木 《当代老年》2014,(10):30-31
战国时秦国的铁鹰锐士 “锐士”是战国时秦国经过选拔训练有素的步兵。 秦孝公时商鞅变法,奖励耕战,按军功给予爵位和田宅,军力大盛,士兵的战斗力很强。当时,步兵以魏国武卒最为精锐,天下呼之为“魏武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