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1篇 |
免费 | 4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0篇 |
民族学 | 2篇 |
人才学 | 2篇 |
丛书文集 | 47篇 |
理论方法论 | 14篇 |
综合类 | 99篇 |
社会学 | 14篇 |
出版年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16篇 |
2012年 | 15篇 |
2011年 | 10篇 |
2010年 | 16篇 |
2009年 | 15篇 |
2008年 | 13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41.
142.
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抓住战时日本国内新闻传媒对南京大屠杀无任何报道、日本广大民众更一无所知大做文章,以此证明南京大屠杀史无其事,乃是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编造与中国人民的虚构。这当然是本末倒置!本文揭示了战时日本当局在日本国内精心采取的种种措施,千方百计阻止与扼杀对南京大屠杀的任何报道与流传,从而严密封锁了南京大屠杀真相,导致了广大日本民众对这一血腥惨案几乎一无所知。日本右翼势力不能正视甚至掩盖这一历史事实,只能暴露他们的的蛮横无理与别有用心。 相似文献
143.
1948年<哈尔滨特别市战时暂行劳动条例>是中国共产党在解放的第一个大城市颁布的劳动法规,该法规深受1922年<苏俄劳动法典>的影响,是连接苏区、边区和新中国劳动法制建设的重要一环.这部法规首次贯彻了"劳资两利"原则,是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重要尝试,同时也是新中国劳动立法的重要渊源. 相似文献
144.
张霞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5):449-452
作为民国政府的高官要员,孔祥熙的经济思想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高度重视中国的"三农"问题,并在担任各种要职期间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与法规,对中国的农民、农村、农业发展有过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其所代表的国民党政权的利益,加之抗日战争的影响,其"三农"思想与政策未能得以全部贯彻与实施,最终也未能拯救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 相似文献
145.
抗战时期 ,国民党及其政府在原有政治体制的基础上加以调整 ,形成了一套战时体制。战时体制仍属于训政时期 ,但由于战争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与抗战前的政治体制相比 ,具有双重性的特点 ,即一方面有很强的军事性和高度集中性 ,另一方面又具有民主的因素。这种双重性是矛盾的 ,但又是交织在一起、互相制约的 相似文献
146.
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在十月革命后创立并短期实践了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对马克思主义多党合作理论作出了重大发展。但苏俄多党合作实践很快终结,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是重要因素。该政策的实施破坏了多党合作赖以建立的工农联盟基础,激化了党际分歧和矛盾,强化了俄共(布)对国家的全方位控制,大大压缩了多党合作的政治空间,改变了苏俄政党制度建设初期的政治生态,俄共(布)一党执政的政治制度逐步形成。而一党执政,无其他政党的有效监督,是苏共亡党亡国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7.
本文从中日战争和日本问题、欧战全面爆发初欧洲各国关系、苏德战争、日美苏关系四个层面,梳理和阐述陷落前香港进步报刊的国际述评,一方面说明这些以军事为论述中心的述评就时局的焦点和症结提出了精辟的见解,另一方面也如实指出其中的两个失误。 相似文献
148.
曹天生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8(4):57-63,73
本文认为,新四军进驻皖南后,贯彻中央指示、发展战时经济的突出历史贡献是配合和发展皖南“工合”运动,兴办了战时工业合作经济,具体表现在:建立了“工合”浙皖办事处的基层组织屯溪事务所、泾太事务所、旌德事务所等;培训了“工合”干部;组织了十多个合作社的生产。新口军在皖南开展的“工合”运动,对于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和破坏,支援抗战.安置当地人民就业。密切党和人民军队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等发挥了十分重要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49.
秦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3):101-104
两宋时期,陕西农业经济的发展被打上了很深的战争烙印。虽然连年的战争对军粮的大量需求刺激了陕西农业生产的发展,保证了大批西北驻军的粮食给养,但也导致了大量劳动力人口的锐减、农田的荒芜和农业生产环境的破坏等。 相似文献
150.
解庆宾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2(2):48-52
抗战时期,在残酷的战争环境和经济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晋察冀边区以“教育为抗战服务”为宗旨,构建了适合战时的体系的小学教育,并且使其向正规化方向努力发展,边区小学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