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3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23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46篇
社会学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戴望舒出生于江南地域,年少时受过吴越文化的熏陶,因此其诗歌作品大多受到江南民俗文化的影响,富有江南地域文化的特色。本文基于地域文化视角,选取江南地区的民俗物象、田园物象、水物象这三个特有的江南物象探析戴望舒诗歌世界的文化根基,并结合戴望舒的诗作分析戴望舒诗性文化构建的过程,深层次探析戴望舒诗歌诗性文化的组成要素,分析其诗歌独特而浓郁的江南文化底蕴,进而探析戴望舒自身最独特的文化思维。  相似文献   
62.
戴望舒在《诗论零札》中反复强调忽略"诗的音乐性",注重"诗的情绪",《妾薄命》充分体现了戴望舒转型后的诗艺观。同时,《妾薄命》也是戴望舒爱情生命的隐喻,是一个单恋者充满隐秘与哀怨的爱情生命的注解。  相似文献   
63.
戴望舒文本世界的记忆和沉醉,似乎成了"现代派"内部的凝胶,"现代派"藉此不断分享并制造着共同的记忆;而整个"现代派"也讲述着诗,吟咏着"望舒诗稿",经由文学的方式集结并表述着自身。  相似文献   
64.
李金发与戴望舒的比较,李金发是中国象征派的开山鼻祖,戴望舒则是象征派的大师。他们在象征诗艺有接受上的差异性,也有共同的诗学主题,却有着不同的归宿。  相似文献   
65.
周家望 《社区》2013,(23):28-28
“油纸伞,甲路村,花桥西侧万朵云。婺源夜宿潇潇雨,古巷幽深掩石门。高檐下,声如琴,何处过伊人?”这是我在婺源油纸伞的产地甲路村发出的微博,身在其中,有感而发。提起油纸伞,许多人立刻会想起戴望舒的《雨巷》,想起那个撑着油纸伞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相似文献   
66.
本文是对戴望舒与何其芳具有现代主义艺术思路与技巧的比较研究,认为他们前期的诗创作都实属同源,但从抗战开始出现了分流:戴望舒经受了被日本侵略者逮捕的炼狱之难后,虽也写下了一些爱国诗篇,却又继续遁入个人哀怨的抒情,有成熟的艺术却缺乏融入群体的时代精神;何其芳走向革命,丢弃了现代主义技巧,写下一批歌颂真理人生的诗,淡化了从自我出发对生活真切的感受,有正确意识却缺乏艺术性。他们的诗歌给后人的启迪是:须从自我切身体验出发,感受时代现实,并适当采用现代主义艺术思路与技巧进行歌唱。  相似文献   
67.
戴望舒最后一部诗集 《灾难的岁月》的价值在于它是超现实主义影响下所构成的独创。本文论及接受影响的背景及具体表现, 特别是艾吕雅的影响。该集以超现实的神奇表现, 融个人哀痛于民族苦难的咏唱之中而获成功, 成为抗战诗歌史上不朽的丰碑。  相似文献   
68.
本文取史家视点,通过对戴望舒、施蛰存、徐迟、钱君匋、穆旦和袁可嘉等个案研究,论证了浙籍诗人对30~40年代中国现代主义诗潮的形成、繁荣和发展所作的重要贡献及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69.
中国早期新诗的象征派--从闻一多到戴望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新诗的浪漫派和象征派是分进合击的.象征不但在客观上而且在个体发展上都是浪漫主义发育到成熟之后应运而生的倾向.闻一多、徐志摩把浪漫派艺术推向高峰时,鬼使神差地向象征派靠拢了.象征派以丑为美.当戴望舒把象征派诗歌带上艺术高潮时,浪漫派如果故步自封,就很难应付艺术挑战了.  相似文献   
70.
戴望舒诗集《望舒草》所建构的无韵自由诗体正是诗人"为自己制作最合自己脚的鞋子"。在向法国象征派借鉴和探索的过程中,戴望舒以极大的艺术热情找到了法国象征派和中国传统诗学的契合点——诗歌内在的音乐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