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79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105篇
社会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71.
戴震的性善论具有经验主义特色,与其义理学中的天道观、主智论与理欲之辩等存在着内在逻辑联系,是其义理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善论包含着鲜明的政治关怀,它通过对人性自然本性为善的论证。为当时平民的正当欲望和权利辩护,进而提出“达情遂欲”的政治主张,这是其性善论的旨趣所在。  相似文献   
72.
辨明儒学的性质和旨归,是戴震从事儒学经典诠释工作的主要动机和目的。儒学是修己安人、经世致用的学问,而不是追求思维精致、理论完备的哲学;儒家学者的使命是揭明真理和实现真理,而不是追求真理和占有真理;儒学的价值在于学以致用、国治民安,而不在于个人的道德完善和思想理论体系的完全自足。戴震关于儒学性质和旨归的辨析,对于准确理解和完整把握儒学以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质和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3.
对研究对象分析至微,掌握其不易之则是戴震治学的基本方法.科学方法的运用使其在多学科成就卓越.他的文字学研究采用本之六书、因声求义之法;他的经学研究走由词通道、求十分之见之路;他的水地研究以山水维系郡县;方志研究看重沿革和实用;测算、机械研究强调图文并重.这些研究方法至今仍足以为各学科提供研究方法之借鉴.  相似文献   
74.
如果我们以王力古韵分部"脂——质——真"和"微——物——文"六部为基础来考察古音学史的演进,就会看到,清代戴震是3∶6,王念孙是4∶6,江有诰是3∶6,晚近章炳麟是5∶6,黄侃是5∶6,曾运乾是6∶6。王力的6∶6是有优点的,最大的优点是以古音构拟深化了脂、微分部。  相似文献   
75.
胡贤鑫 《江汉论坛》2001,(11):38-40
戴震将人的理性、人的心知提升到人的本性的高度,视之为人之所以成其为人的根本,是难能可贵的.它不仅为中国世代丰富多彩的人性学说增添了新的内容,而且使中国古老的人性学说渗进了近现代的气息.这是戴震人性学说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76.
77.
在清代镇江府的文化版图上,金坛段玉裁氏族占据着重要的历史地位.段玉裁幼时跟随父亲读书,后师承著名考据学家戴震,在朴学研究上取得了很大成就.段玉裁及其子女均能文,段氏外孙龚自珍既是著名的今文学家,又是颇负盛名的诗人.段玉裁氏族在清代学术文化史上取得的成就令人瞩目.  相似文献   
78.
针对程朱理学将人性分为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二元对立并以前者压抑后者的理论观点和价值取向,戴震重新思考了人性的基础、内涵等问题。他以“血气心知”来规定人性,把人性建构在自然实体的基础上,并从自然生成和社会构成两方面进一步阐述了“血气心知”的人性内涵;最后,在此基础上对古代儒家的性善论进行了改造,表现出某些前近代色彩。  相似文献   
79.
戴震是我国18世纪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教育家.他在教育哲学方面的主要贡献,是提出并践行了实事求是、存疑求真、淹博精审、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这些,迄今仍颇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0.
清朝中期著名的哲学家和考据学家戴震在其一生的学术研究中,注重通经致用,强调对于现实问题的关注和探讨。以此为中心,戴震融考据于学术研究之中,学术和编纂审定工作并举,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学术研究路径。这对于我国今天的编辑出版和学术研究工作均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