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56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12篇
人口学   31篇
丛书文集   53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260篇
社会学   30篇
统计学   3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81.
珠海市水资源承载力与人口均衡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人口均衡的内涵,不能单纯考虑人口自身系统,而应该寻求人口及其相关因素的作用,资源的利用和供给是影响人口发展的重要因素,部分资源如水资源甚至是决定人口规模的刚性因素。珠海的水资源较为丰富,但降雨年内分配不均,并且陆地少而海域多的地理状况不利于蓄水,造成季节性水资源供需紧张。珠海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直接影响珠海市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因此,加强珠海市水资源及其承载能力问题的研究,通过估算水资源可承载的人口数量,寻求人口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水平,对最终实现珠海市人口均衡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2.
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省总人口数为459 662 39人,规模巨大,而且16个州市的总人口区域分布极不平衡。昆明市是人口高度聚集的区域,总人口643.2万人,迪庆藏族自治州40.0万人,昆明总人口比迪庆藏族自治州16倍还多。本文以整个云南省的粮食产量、国内生产总值(GDP)来代表影响人口地理区域分布最大的两个因子:即种植业产量产值以及人均收入水平,并用云南省粮食的产量和人均GDP两个指标分别计算出云南各县(市、区)的抚养能力,也就是用土地资源的人口承载力来代表区域的自然人口容量、用GDP的人口容量代表经济人口容量。然后评价了云南省129个县(市、区)的人口承载情况,目的在于优化云南省人口区域分布结构,以实现云南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3.
问题     
《领导文萃》2011,(3):136-137
我国工业结构调整面临两大突出难题 首先,盲目投资、布局雷同现象十分突出。风电、太阳能光伏等新兴产业领域正在出现新的产能过剩,大量低水平重复建设导致资源浪费和配置效率低下。其次.存量中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产能比重较高,资源环境承载力已难以为继。(《经济要参》)  相似文献   
84.
本文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和分析方法,计算和分析了1978-2008年30年间,青海省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相对综合资源承载力的状态及其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①青海相对资源承载力不稳定,1979-2008年期间,除1999年和2000年以外,其他各年份青海实际人口超过综合承载力,处于超载状态;②在青海综合承载力中土地资源的承载力大于经济资源的承载力,土地是青海人口的主要承载资源;③青海相对土地资源和经济资源之间的不协调将是青海省今后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85.
王新涛 《城市》2011,(7):59-62
当前,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和特大城市集聚功能的日渐强化,人口快速增长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近年来,虽然提出加快特大城市的有机疏散,但人口和产业过度集中在特大城市内部地域空间的局面仍未得到根本改变,摊大饼式的城市发展格局依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在快速交通技术成熟的情况下,通过陕速交通引导特大城市进行人口、产业和功能的有机疏散,可以有效地促进特大城市要素资源供给与需求的动态平衡,实现承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86.
PPP生态系统和谐发展对社会经济系统和谐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PPP生态系统的生态承载力为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和生态弹性力三者的合力表征.其内涵包括时空、技术和社会经济三个方面;其演化具有客观性、整体性和动态稳定性等特征.PPP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必须考虑系统的生态承载力.  相似文献   
87.
在对“国家灾后重建规划”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总结的基础上,针对德阳市具体情况,以什邡和绵竹地震带乡镇为例,得出生态重建区的大致范围。同时认为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能够缓解环境承载压力。最后对生态区重点的旅游产业的定位、发展方式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8.
改进生态足迹模型在湖北省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调整均衡因子以及引入水资源足迹和环境负荷等对传统生态足迹模型进行了改进,并首次运用改进生态足迹模型对湖北省1997-2006年、中部六省和全国2006年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和基于多种指标的分析.结果显示,与传统模型相比,改进生态足迹模型能更真实、全面地反映区域生态足迹的供需状况和可持续发展程度.  相似文献   
89.
省级区域相对资源承载力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湖北省的区域内建立一个包含自然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的综合系统相对承载力模型,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得到湖北省在1985~2008年期间其相对资源承载力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最后,分别选定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作为相对资源承载力的参照区,将湖北省与所选参照区进行对比分析.并提出未来湖北省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0.
基于景观生态学的森林旅游环境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平衡是森林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传统的森林旅游基本上不考虑景观生态理论在景区规划和生态保护方面的重要作用,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时森林旅游的环境承载力透视分析,对森林旅游景观的规划、建设和旅游设施的建立,应从景观生态学立场分析影响森林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相关因素.森林旅游的可持续性,必须保障森林景观中各个生态群落及其质的延续性和稳定性,因此,科学地运用景观生态理论对森林旅游景区进行规划与管理是森林旅游环境承载力可持续的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