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3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5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24篇
理论方法论   18篇
综合类   131篇
社会学   1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李凤林 《社区》2012,(13):38-39
那天,我正在社区整理资料,听见办公室外面乱哄哄的。一问才知道一号楼有个居民要跳楼,现在人正在楼顶上,周围的居民已经报警了,消防队也来了。我急忙往一号楼跑去。我赶到时,一号楼楼前已经是里三层外三层站满了人。原来楼顶上的男人姓张,几年前从单位下岗后,就把自己关在家里封闭起来,不愿意和周围人走动,渐渐地性格越来越孤僻,估计是得了抑郁症,人整天神神叨叨的。这次不知什么原因和家人拌了两句嘴,一下子  相似文献   
62.
正科技每天都在更新,各种数码设备每天陪伴着我们,填补了原本用来空虚、无聊、发呆的时间,甚至侵占了原本应该用来工作、交谈、睡觉的时间。网游里有最性感的虚拟女友,微博可以引来数万人关注,视频网站的电视剧不插广告,网上商城24小时不打烊……互联网上充满五光十色的声像,让人不睹不快,一个人说他离开电脑去睡了,经常是去躺在床上继续看手机。  相似文献   
63.
那毅 《山西老年》2011,(4):59-59
问:我的父亲是一个抑郁症患者。医生说要采用“无抽搐”的治疗方法。接受这种治疗,患者会痛苦吗?答:电抽搐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它是利用短暂且适量的电流刺激患者的大脑,引起脑细胞的同步放电,产生一次癫痫发作,使脑内的化学物质发生相应的改变,从而达到治疗精神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64.
杨刚 《山西老年》2011,(11):59-59
现代生活方式下,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受到抑郁的困扰。美国堪萨斯大学的心理学专家认为,抑郁症是一种慢性病,治疗抑郁症除了吃药,还有其他方法。  相似文献   
65.
伟强  玉先 《社区》2004,(1):34-34
跨越了三个世纪,已是111岁的郭云招老人,身体还十分健康。  相似文献   
66.
董月玲 《社区》2005,(9):38-40
耿稚平是北京同仁医院的大夫。有一天,她在一所医学院监考,很快她就发现有个男生异常,偷着打“小抄”。考完试,她留下这个学生谈话。“大夫,跟您说实话,我根本就不喜欢学医。”“那你干嘛考医学院呢?”“这是我爸妈的意思,是他们非叫我学,替我报了这个学校。上学后,我一点也不爱学,而且,我害怕上解剖课,从没进解剖教室上过一课,我不敢进。”交谈中,她明显地感觉出这个学生消极压抑的情绪。过后,她跟学生的班主任建议说,你跟家长沟通一下,这孩子最好不要学医了,即便他能凑凑合合毕业了,也不可能成为一个好医生,而且他会活得很不开心。没想到,…  相似文献   
67.
为民 《女性天地》2005,(10):46-47
工作、面子、礼节、尊严……为了这些她们只能“微笑待人”,而内心的忧郁和痛苦却越积越深。  相似文献   
68.
刘晓祯 《社区》2008,(10):46-46
王小姐和张先生是一对令人羡慕的白领夫妇。因为他们工作都很忙,为了不给对方造成压力,他们约定互相之间不抱怨工作中的烦心事。但是,这样的生活还没有维持两年,王小姐就因抑郁症住进了医院,张先生则是迷上了烟酒和上网。他们彼此都很困惑,难道不抱怨错了吗?  相似文献   
69.
何东 《老年世界》2007,(16):45-45
据英国媒体报道,如今,繁重的工作、急速生活步调和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致使人们容易因压力过大变得抑郁。最新研究证明,除了学习减压预防抑郁症之外,每天吃一匙鱼肝油也有助于抵抗抑郁症。  相似文献   
70.
赵培 《天府新论》2022,(5):87-93
在现代社会中,社会生产和科技进步给人类提供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效应。焦虑、无意义感、抑郁等负面情绪侵袭人的心灵,不少人发生情绪障碍。其社会根源是过度自我剥削的意识形态,且注重效率的技术参与到人的自我剥削之中。在自我剥削中,人是施暴者,也是受害者;而情绪障碍是对这种自我剥削的极端反抗。减少对物的追逐,寻回休闲时间,重拾生活的安全感,这是彻底摆脱情绪障碍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