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8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12篇
民族学   28篇
人才学   8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95篇
理论方法论   18篇
综合类   474篇
社会学   35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01.
行箧中的书     
余秋雨 《社区》2009,(11):5-5
与研究生谈读书,我问他们:如果你明天就要投入一次为期长远的跋涉.行箧中将带一本什么书? 抗战时期,许多学者轻装逃难前都思考过这个问题。有人带了《庄子》,有人带了《剑南诗稿》,有一位教授在简薄的行囊中硬是塞进了一部《红楼梦》……  相似文献   
102.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公营商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以皖南事变和高干会议为分界.边区的公营商业从经营组织来看可分为政府经营和机关经营两大类.公营商业的发展,对于保证边区物资供给,稳定市场和冲破敌人经济封锁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公营商业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党和边区政府通过各种政策和措施予以解决,取得了极大的成效,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又不可能完全解决.  相似文献   
103.
抗战时期 ,中共的土地政策是减租减息 ,但该政策是什么时候开始转变 ,到什么时候正式形成 ,却是众说纷纭。我们认为该政策是从 1935年 12月 6日 ,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改变对富农策略的决定》开始转变的 ,而且 194 2年 1月 2 8日中共中央下发的《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及其附件则是其正式形成的标志。  相似文献   
104.
抗战时期的西北考察活动与西北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 ,由于国家政策导向及西北战略地位和西北边防形势日益严峻等原因 ,国人对西北的考察活动渐趋增多 ,规模亦日益扩大 ,其中既有国民政府组织的以政府行为为主的考察 ,也有各种社会团体、个人自发组织的考察活动。这些大大小小的考察活动 ,一方面是时代的产物 ,另一方面对调查西北自然和矿产资源状况、推动西北开发热潮的兴起和政府开发西北政策及措施的制定等 ,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5.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迫于战争压力采取了一系列的“转移”政策,包括工业、人口、教育及其他各种社会要素的内迁,形成了一个现代化导向的西进运动,对西部不发达地区的社会发展起了极大的整合与促进作用。同时也对整个中国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格局作了相对调整。内迁运动尽管带有被动和暂时的特点,却在某种意义上造成了历史的进步。  相似文献   
106.
王晋林 《社科纵横》2003,18(5):63-64
本文对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制定和实施的土地政策、开垦荒地、推广植棉、发展畜牧、发放农贷、调剂劳力等一系列农业政策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07.
《老年世界》2006,(6):18-19
央视刚播完的电视连续剧《成吉思汗》,将人们的目光引向遥远的蒙古高原。曾经停放过成吉思汗灵柩的内蒙古伊克昭盟(今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修建了成吉思汗陵,成为人们祭拜之地,但是,发生在抗战时期的成吉思汗灵柩秘密大迁移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108.
上海作为一个国际性大都市 ,在战前市政和道路状况都有很大的发展 ,但抗战爆发后战争给上海带来了很大的破坏。本文钩沉档案等资料 ,着重对当时上海的道路交通状况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109.
交通运输组织良好与否是关系到战争胜负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为了尽可能地组织和动员有限的交通运输力量以满足战事的需要,先后设置了一系列的战时交通运输管理机构,并形成了一套战时交通运输管理体制.国民政府的战时交通运输管理体制的运行与变迁,表现出明显的过渡性体制特征,这一体制特征也影响了中国战时交通运输的效率.  相似文献   
110.
抗战时期,当大量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下江人"涌入重庆之后,由于经济、文化、思想水平、社会习俗等方面的差异,使其在与四川本地人相互接触的过程中产生了抵触、排斥、交流、融合的互动现象,这也成为推动重庆城市近代化进程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