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1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12篇
民族学   28篇
人才学   8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95篇
理论方法论   19篇
综合类   476篇
社会学   35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提高基层行政工作效率以为抗战服务,是战时政府期期望治于乡村者。广东国统区政府秉承重庆中央政府的政策,将提高基层行政效率摆在重要位置,并冀望通过视导保甲政务的方式来完成此项任务。此一视导活动在广州沦陷前,以及在省政府北迁韶关后都得到了大力推进,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基层行政工作的开展。但由于视导活动缺乏连续性,而保甲制度又不能从根本上得到民众的支持,终致视导工作无法长期有效地提高基层行政工作效率,也无法为抗战事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2.
中国共产党诞生在旧中国饱受列强欺凌、蒙受奇耻大辱、挨打受气的时期,这使得中国共产党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在抗日战争这场中华民族洗雪民族耻辱的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充分认识到了国耻国难宣传教育对于争取民族平等自由的伟大意义。在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结合中国实际,筹建各类宣传教育团体,开展各类国耻国难宣传教育纪念活动,在党主办的各类报刊中发表国耻国难宣传教育言论和主张,出版系列丛书,唤醒全国民众,指导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  相似文献   
143.
抗战时期是中国民族学早期发展的一个"黄金时期",此间西南民族学更是呈现"一枝独秀"的局面。这一现象的出现,是抗战时期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中国民族学非常态发展的结果,给予后来中国民族学本土化发展诸多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44.
抗战时期儿童保育会排除万难,救助战难儿童,并使他们受到较好的教育,同时,在实践中摸索出"保、教合一"、"教、养合一"的"儿童保育论"、"儿童公育论".对其保育事业进行理论探讨,有助于丰富儿童教育理论.这对今天广大农村的"留守儿童"教育亦具极强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45.
抗战时期,西南地区的人类学研究空前繁荣。其中,四川西北岷江上游羌族地区的人类学研究,成为该时期人类学西南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中外知名的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纷纷深入羌族地区,从事实地考察,完成了数量可观且高水准的学术著作。本文在阐述抗战时期这种特殊的时代与学术背景的基础上,梳理了该时期四川羌族地区人类学研究的主要学术成果,并分析了抗战胜利后该地区人类学研究的继承与延展。  相似文献   
146.
抗战时期,日本军队为破坏中国抗日的有生力量和战争潜力,摧毁中国政府和人民的抗战意志,开始对中国抗战的后方基地展开疯狂轰炸,基于日军的大规模的轰炸和空袭压力的紧迫性,国民政府和西安防空当局逐步构建了以防空协会、防空司令部为主要内容的西安防空机构。在防空机构构建的同时,战时防空具体措施也随之展开,主要包括开展防空教育、构筑防空工事、组织防空疏散等。  相似文献   
147.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基于“抗战建国”的需要推行新县制,而干部缺乏严重。为此,中央政府要求各省进行短期的干部训练。广东省奉令迅速举办,但是在开展此项工作的过程中并没有改变一贯的强制性的做法,其利用干部训练来推行于己有利之政策有余,而根据干部训练自身规律进行建设,完善人事行政解决干部人事和整饬吏治问题的工作则明显不足。结果是不能充分发扬干部主人翁的积极性服务于抗战和新政。由于干部训练成效不彰,造成新县制实施的人力资源匮乏,甚至吏治腐败,政风恶劣。这表明国民政府基层政治现代化程度依然薄弱。  相似文献   
148.
本文通过对中央信托局人寿保险处自成立起至1945年业务概况的总结,述评了该处改革现状推进业务的举措。进而从其经营的特色寿险产品即公务人员团体寿险、重庆市厂矿职工团体寿险入手分析,力求较为准确地揭示抗战时期中央信托局人寿保险处展业的特色和亮点。  相似文献   
149.
抗战的全面爆发,造成了特殊的战争环境,改变了中国保险业的发展进程,形成了以重庆为中 心,并由此辐射到整个大后方的保险市场。抗战时期大后方的保险业务分为人身保险与产物保险两类,经营 人身保险的保险公司不多,业务量不大;而产物保险却十分发达,种类繁多,其中战时兵险由国民政府出面办 理,是国民政府在产物保险方面的一个创举。战时保险业的发展体现出战时特殊环境下的鲜明特点,发挥了 重要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50.
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由于远离大城市,原有的医疗卫生条件很差,人们的卫生意识淡薄,再加上农村地区贫困落后,导致边区疾病流行。为解决边区的医疗卫生困境,创建边区的卫生医疗体系显得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