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7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12篇
民族学   28篇
人才学   8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95篇
理论方法论   18篇
综合类   474篇
社会学   35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抗战时期,县级合作金库肩负着活跃大后方农村金融,促进农业生产的重要使命。办理存款是合作金库的中心业务之一,储户包括合作社及其他社会资金,但合作社存款所占比例极小,且以活期存款为主。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合作金库的存款利率明显偏低,储蓄业务的吸引力较差,在竞争中始终处于劣势。与贷款数额相比,合作金库的存款数额较小,这说明合作金库存款对农村金融的调剂作用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32.
抗战时期,中原地区发生了大规模的走私活动。日方的策动、军队的参与、大后方经济不能自给及严重的腐败行为都对走私活动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战时主要是特权人物参与走私活动,走私输入的物品种类繁多,但纸烟和毒品较多,输出的物品以当地土特产为主。走私区域大致分河区和泛区两个地区,走私的手法五花八门。走私对中原地区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33.
八年抗战期间,中华职业教育社在黄炎培的带领下,一边继续兴办职业教育,一边积极参加抗日救亡和民主运动,明辨是非、顺应潮流,在抗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国战时的职业教育事业及中华民族的独立自主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34.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面对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在全国人民的抗日声中,中国国民党提出以"精诚团结""强化党国领导"等为基本内容的"共赴国难"主张,希望以此整合各种力量,共同集结到抗日大旗之下。然而,由于其主张中夹杂着浓厚的党派意识,在实践中犯下了有违国情民意的错误,故而"本属于顺天应人"的"共赴国难"主张,以致出现党内"团"而不"结"、党外"赴"而不"共"等情形,并最终自然陷入有"难"不易"共"的困局中。  相似文献   
35.
田洪远 《理论界》2013,(6):112-114
陈立夫是国民党在大陆统治时期重要的历史人物,曾一度控制国民政府的党政和特务大权,尤其是在党务方面更是技高一筹。但很少有人关注他曾在抗战时期出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长,并为中国教育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在拟定战时教育方针政策、组织高校内迁和改进高等教育,以及推进中等教育和调整社会教育等方面做了许多贡献。本文论述了陈立夫在抗战时期对中国教育的贡献作,希望能够为公平客观地评价陈立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6.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很多方面都发生了较大变化。西南大后方的人口也发生了巨大变迁,其变迁缘由包括战争、灾荒、经济、政策法规导向、婚姻、家庭、谋生、求学、国际迁移等等,其中战争是中国西南大后方人口变迁的最根本原因,灾荒、经济、政策法规导向、婚姻等原因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37.
一<家>的电影改编 巴金小说<家>的电影改编作品而为中国国内一般公众所熟悉的,是1956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家>,然而实际上,<家>是20世纪中国文学中被改编为电影次数最多的小说之一,迄今为止已经被用两种语言改编了四次.  相似文献   
38.
高海萍 《兰州学刊》2011,(7):163-167,172
抗战时期的中国工业合作运动在技术方面面临困境,制约了其发展。工合采取了多项措施:健全工合行政,引进技术人才,设立研究试验机构,进行技术训练等,不仅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技术问题,而且通过改进生产技术、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了战时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9.
通过论述抗战时期四川高等教育因众多高校的内迁而得到飞速发展,扩大了各校办学规模,培养了大批实用人才,繁荣了学术研究,得出了本地高校和迁入高校的共同发展对四川高等教育事业和社会文明进程具有深远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40.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巩固陕甘宁边区的民族统一战线,为了揭露国民党顽固派摧残人权的种种罪行,有效地同国民党进行争民主的政治斗争;为了消除边区的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的不良影响,更好地巩固和建设边区;为了发扬国际人道主义精神,造就一批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国际盟友,陕甘宁边区政府一方面领导边区军民英勇抗敌,另一方面又在边区实行维护和保障“人民之人权”,从而使这块抗日根据地的人权状况在当时的中国是最好的,成为“民主中国的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