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4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12篇
民族学   29篇
人才学   8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98篇
理论方法论   19篇
综合类   481篇
社会学   35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际社会以加美流动医疗队、印度援华医疗队、国际援华医疗队为主的医疗卫生组织和一些国际医学友人纷纷募集医疗物资,远渡重洋,来到中国,和中国军民一道克服重重困难与险阻,不仅开展了战地救护、卫生防疫、抗击日本细菌战等直接救中国军民于水火的救死扶伤工作,而且还积极创办医院和卫生学校,为战时中国培养了不可多得的医学人才,从而推动了战时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获得了中国政府与社会的广泛认可和称赞,受到了中国人民的无限崇敬与怀念。  相似文献   
92.
由于战争的破坏,加上战时内迁高校教师群体的收入锐减、实际购买能力的低下,及迁入地房屋资源供应的相对不足,内迁高校教师群体住房困难、问题严重。虽然国民政府加强管理,采取补助措施,制定内迁高校教师的保障政策,教育部也拨巨款救助各级教员,但由于战时国内经济状况的恶化,通货膨胀等因素影响,依旧杯水车薪,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内迁高校教师的住房问题,战时整体教育状况在退化。同时,内迁高校教师群体在艰苦环境下,延续了中华文明的火种,为改变东西部文化教育不平衡的状况和抗战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93.
“延安道路”已成为当今历史学界从中国内部来探求社会发展线索、凝练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经验的重要领域。在全面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面对相对恶劣的自然条件,依靠薄弱的经济基础,打破日伪与国民党当局的进攻与封锁,实施“对外调剂、对内自由”贸易政策,实现了“经济突围”。这一历史实践对于当前我国在经济建设中处理市场与政府、内部市场与外部市场、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等一系列重要辩证关系,可形成较为重要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94.
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时期面临着极其严峻的困难与危机,不仅要应对日军对于敌后抗日根据地的野蛮进攻、国民党反动派对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严重破坏,还要纠正当时党内存在的“左”、右倾错误、克服根据地内严重的物资短缺等困难。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通过分清路线是非教育全党、统一思想,逐一化解了经济、政治、军事和思想建设等方面重大困难与危机,为之后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尤其为今天战胜新冠疫情、克服在险恶的国际局势背景下继续推进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困难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95.
中国访英团是1943年国民政府应英国政府之邀,为答聘1942年秋天英国议会代表团来华访问之情而派遣的访英代表团。英国政府对中国访英团的访问做了精心的安排和热情的接待。访英期间,中国访英团向英国社会传递中国友谊的同时,也对战时英国的议会政治、经济统制、社会动员、文化教育等方面进行了观察。回国后,访英团通过报告演讲、著作发表等形式积极向国人介绍和宣传战时英国社会。战时中英代表团的互访,不仅对增进中英两国人民友谊和互信具有积极意义,而且对战后中英关系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6.
《社科纵横》2016,(1):104-107
南京国民政府各中央迁建重庆初期,治安动荡社会不安,作为战时陪都,重庆地位上升,其战略位置毋庸置疑,保卫战时中央机关的安全对抗战意义重大。加之富饶的中国东部地区大片沦陷,国家财政吃紧,基层割据势力依然存在,县级警政改革伴随新县制国策自然展开,对保障新县制推行和战时基层社会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华民族最终夺取抗战胜利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7.
98.
《华商报》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香港创办的大型报纸,它有利于港澳同胞、海外侨胞以及国外友人形成团结抗战的舆论。它的作用在于:宣传抗战,树立了中共形象;表彰抗战将士功绩,激发正面战场军队士气;积极报道海外同胞爱国活动,争取外援;呼吁建立反法战线,抵抗侵略。这都为维护国共统一战线、团结教育港澳同胞、海外侨胞、推动世界反法战线形成,促进革命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作为中国名义上的合法政府,其政治凝聚力即等同于国家凝聚力。这种凝聚力可以帮助政府来化解矛盾,统一目标,聚合力量,从而达到推动国家发展、抗御外部挑战的目的。在抗战八年强敌入侵、国政危亡的情形下,国民政府能坚持对日作战,直到取得最终的胜利,也正是有赖此种凝聚力而然。考量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政治凝聚力的来源,有助于我们理解其消亡之原因,并进一步探究国民政府在战后凝聚力重构的努力。  相似文献   
100.
抗战时期,中国图书文化事业备受日寇摧残,众多文化典籍被日寇劫掠而去或毁于战火。在此特殊时期,陈训慈征求各类文献,举办图书文献展览会,保护文澜阁《四库全书》与天一阁藏书,撰文与创刊宣传浙江图书文化事业,创建图书馆协会推进全省图书文化事业,为图书文化事业做出了难以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