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19篇
统计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世界由男人和女人组成,世界的故事就是男人和女人的故事,这个故事就是爱情。然而,爱情既是撩人的风,使人舒服甜蜜;又是冰包的火,使人苦恼心痛。考琳.麦卡洛的《荆棘鸟》通过梅吉和拉尔夫的情爱故事向世人揭示了世界上最令人心醉和最令人心碎的东西——爱情。  相似文献   
12.
郭龙 《百姓生活》2011,(12):16-16
有一位教授应邀去一个军事基地演讲,到机场迎接他的是一个名叫拉尔夫的士兵。教授注意到,这名士兵在给他取行李的途中,先后三次离开:第一次是去帮一位老奶奶拎箱子;第二次是将两个小孩子举起来,让他们能看见圣诞老人;第三次是为一个人指路。每次回来,他脸上都挂着微笑。  相似文献   
13.
国内学术界对美国著名黑人作家拉尔夫*埃利森及其作品的了解尚不全面,多以为《无形人》是他一生中创作的惟一长篇.其实,拉尔夫*埃利森一生经历了一条漫长的创作道路, 在《无形人》之前和之后,他还创作了许多作品.他耗费近四十年精力创作且在身后方得以问世的第二部长篇《六月庆典》,尤其应予重视.思考和探索黑人的身份及黑人如何争取和捍卫自己的权利,同时又能与美国社会和谐共处,是回荡在拉尔夫·埃利森的整个创作道路中的主旋律.在一定程度上,拉尔夫·埃利森的思考和探索反映了20世纪下半叶美国黑人文学主导思想的发展倾向和演变轨迹.在语言和结构艺术等方面,拉尔夫*埃利森也一直在孜孜探索实验,力求吸收当代小说和其他文学艺术领域的新技巧,在不失自我本色的同时突破自我,展现新的艺术风貌.只有完整动态地把握拉尔夫·埃利森的整个创作道路,并把它放在美国黑人文学发展的总体背景中进行观照,才能对他的文学成就和地位给予准确评价.  相似文献   
14.
论拉尔夫·埃利森对黑人人性的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美国,关于黑人是否也具有和白人一样正常人性的争论,从18世纪美国奴隶制开始一直延续至今,也直接关涉到美国发生的种种社会冲突和矛盾.在美国历史上,白人往往通过否定黑人人性以达到其高人一等的目的,而黑人知识分子则不遗余力地为黑人的人性辩护.拉尔夫·埃利森通过对梅尔维尔、福克纳和马克·吐温等19世纪美国经典白人作家的作品解读,赞赏了这些作家在肯定黑人人性时表现出的人道主义精神;同时运用高度象征性和颠覆性的语言,展示了黑人的人性,揭示了白人的非人性;并通过"斯芬克斯之谜"典故的阐释,对普遍意义上的人性作了探讨,体现了作者对所有现代人的生存困境的关注,从而超越了以斯陀夫人小说为代表的注重道义宣传的传统文学,以及以理查德·赖特的创作为代表的注重态度强硬的抗议与暴力表达的自然主义文学,体现出回归与提升19世纪人文主义作家人道主义精神的创作倾向.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荆棘鸟》中拉尔夫神父为例,揭示宗教的复杂影响,以及人们对宗教的复杂情感,旨在探讨宗教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和价值。从人性和神性的角度来分析拉尔夫的性格,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作为一个人,虽然真心希望做上帝忠诚的仆人,但由于人本性的弱点,往往做不到。  相似文献   
16.
黎明 《中华魂》2012,(18):29-29
我是个世界史谜,自认为对欧洲史了解一二,因此对于此类著作拿在手上总是草草翻过,大凡觉得没什么精义可言,吸引不住我的兴趣。但这部拉尔夫·乔治·劳埃特的《大逆转1919——希特勒反犹背后的欧洲史》,我却是一字一字地读了下来,读完感触颇多,最重要的,就是它颠覆了我惯有的认知,当然,它与众不同的历史书写方式也让我疯狂。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简析<荆棘鸟>中拉尔夫神父在追求宗教信仰过程中遭遇的人性与神性的强烈冲突,揭示了宗教信仰对人类心灵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18.
17岁的夏天,我在图书馆里看到了澳大利亚的长篇小说《荆棘鸟》。那是本让我入迷的小说,从小小的麦琪身上,我看到了爱情的样子。那个温柔而善良、有着一头红色头发的小女孩,为了那个看上去儒雅而博学  相似文献   
19.
于连是司汤达小说<红与黑>中的人物,拉尔夫神父是考琳·麦卡洛小说<荆棘鸟>中的人物.他们既有相同点,又有区别.文章对比了两位主人公的背景、经历和最终结果,其相同点是他们都是从社会底层努力向上流社会、权力中心爬的小人物,虽然背景、经历不同,所采取的手段不同,但他们的命运都是相同的,即为了追求权力而放弃了爱情,最后因此受到惩罚而死.  相似文献   
20.
早前在媒体上看到报道说,除了80多国元首要出席北京奥运会外,各个跨国公司 CEO 等商界要人也将大批涌向北京观看奥运会,如微软董事会主席比尔·盖茨、通用汽车总裁瓦格纳、阿迪达斯首席执行官赫伯特·海恩纳、可口可乐公司总裁内维利·伊斯德尔、麦当劳首席执行官吉姆·斯金纳和首席运营官拉尔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