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51篇
  免费   141篇
  国内免费   13篇
管理学   159篇
劳动科学   11篇
民族学   313篇
人才学   51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192篇
理论方法论   212篇
综合类   2266篇
社会学   284篇
统计学   1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106篇
  2016年   130篇
  2015年   192篇
  2014年   292篇
  2013年   276篇
  2012年   324篇
  2011年   384篇
  2010年   378篇
  2009年   300篇
  2008年   343篇
  2007年   275篇
  2006年   246篇
  2005年   200篇
  2004年   165篇
  2003年   140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123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31.
近些年来,民间信仰成为宗教学、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等学科研究的热点之一.文章提出了作者对民间信仰的定义,论述了民间信仰研究的价值;在阐述了20世纪以来国内外学术界主要的研究成果之后,文章分析了已有研究在视野、重点及理论建构上的不足,并将其视为今后研究的突破口与增长点,认为社会史的民间信仰研究会有以下发展趋向:信仰领域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民间信仰与社群关系、民间信仰与乡村社会的整合控制及变迁仍将受到关注.民间信仰与社会的生态、生活、宗教、现代化及和谐发展的关系,各区域之间民间信仰的比较等问题可能成为新的亮点.多学科、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将会强化.  相似文献   
32.
论土族民间信仰象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土族民间信仰中的象征体系从象征思维、结构、具象等方面进行了归纳分析,认为土族民间信仰象征内容十分丰富,且随着社会的演进,其程序亦不断发生异化。  相似文献   
33.
利玛窦创译西洋术语及其引发的文化论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末入华耶稣会士利玛窦与中国士人结合,创译一批术语,确立了意译、音译并举,意译为主的范式,而在意译时又尽力借用汉语古典旧词,以便于中国人理解,这又引起围绕基督教至上神可否译作“上帝”、“天主”的论战,构成长达百年的“中国礼仪之争”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34.
威廉·布莱克与后现代主义有诸多会通之处.布莱克关于对立面共处的思想与后现代主义消除逻各斯中心主义的等级关系的努力具有异曲同工的效果,对终极价值的信仰又使他超越了后现代主义可能导致的极端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布莱克对多元性的内在追求使他的文学作品具有鲜明的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即虚构与事实的结合、文学拼贴画、互文性.布莱克与后现代主义的对比表明,对多样性的追求不仅仅局限于后现代,而是内在于整个现代历史的.布莱克对多元性的执着追求使他的作品获得了超越其所处时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35.
洋洋 《中文信息》2004,(8):52-57
印度,一个神秘而特别的国家。这里有着神秘、旖旎的热带风光,充满想象力的印度舞蹈.还有带着浓厚宗教色彩的印度菜。如果邀请上帝、真主和佛祖参加同一个筵席,那么菜单可能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印度菜。在印度,复杂的宗教状况让人们学会了如何同时伺候各路神仙。  相似文献   
36.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培养公民对宪法的信仰至关重要。大众传媒是宪法信仰生发的主要途径。要培养社会公众的宪法情感和态度,必须培养法律专业人员对宪法的崇高情感与态度,培养政府官员对宪法的尊重态度,重视家庭的作用,走宪法司法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37.
李冬梅 《现代交际》2008,(11):33-33
考古学家们发现了二十块用粘土烧制的刻着字的小泥板。经学者们辨认,泥板上的字记录的是:很久很久以前,一个小抄写员的徒弟散步时,遇到了上帝。上帝给了他一块泥板,让他把上面的字如实抄写一遍。泥板上的字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38.
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美学是围绕“美是上帝的名字”展开的。其中通过三位一体、创世、道成肉身、救赎和永生等基本教义的讨论,深刻揭示了美与真、善的关系,爱、与信、望的关系,认识、意志、情感的关系,以及从对事物的美的欣赏到静观上帝--美本身的心路历程,不仅充分反映了中世纪人们的审美理想,也概括了人类某些共同的审美经验。  相似文献   
39.
禁欲的美国     
一般中国人也许不太了解,美国是一个由清教徒建立起来的国家。新教认为,努力工作就是对上帝的侍奉。这些被称为“清教徒”的美国创始者,提倡禁欲,克己、节俭,敬畏上帝,辛苦工作,他们工作压力之大,劳动强度之高,敬业精神之强,不但远甚于中国人,  相似文献   
40.
论毛泽东与两个“彻底决裂”──兼析毛泽东发动“文革”的动机辜堪生,李娅玲众所周知.1917年“十月革命”的炮声给中国送来了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但为什么毛泽东却说他是1920年夏天才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呢?根据毛泽东与斯诺的谈话回忆,毛泽东是在读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