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86篇 |
免费 | 12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99篇 |
劳动科学 | 3篇 |
民族学 | 31篇 |
人才学 | 20篇 |
丛书文集 | 216篇 |
理论方法论 | 43篇 |
综合类 | 345篇 |
社会学 | 43篇 |
统计学 | 2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4篇 |
2022年 | 11篇 |
2021年 | 25篇 |
2020年 | 28篇 |
2019年 | 15篇 |
2018年 | 14篇 |
2017年 | 15篇 |
2016年 | 22篇 |
2015年 | 33篇 |
2014年 | 106篇 |
2013年 | 38篇 |
2012年 | 41篇 |
2011年 | 53篇 |
2010年 | 46篇 |
2009年 | 39篇 |
2008年 | 48篇 |
2007年 | 36篇 |
2006年 | 41篇 |
2005年 | 31篇 |
2004年 | 32篇 |
2003年 | 24篇 |
2002年 | 22篇 |
2001年 | 19篇 |
2000年 | 11篇 |
1999年 | 12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741.
张兴年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4(2)
明初河湟李氏土官历代虽只承袭武职,很少任文职或僧职,但在开创西宁卫治、招蕃拒蒙、守土司民上却异常活跃.同时,李氏又与喇嘛、寺院关系密切,并借助其势力,深刻影响了明初西北边疆的政治格局,为明万历年间的"湟中三捷"起到了未雨绸缪的作用.明朝西北土官利用喇嘛寺院边口地区来完成明"捍蕃"、"拒蒙"、"保境安民"的职责,进而成为明在西北边防上不得不倚重的重要"藩篱". 相似文献
742.
雷炳炎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4(5):130-134
明代王府官的设立,是朱元璋在分封建国的政治背景下,倚重王官管理王国、辅导宗藩、藩屏帝室的重要举措.有明一代,王官的作用与宗藩地位休戚相关,大体说来,朝廷对王官有一个从倚重到歧视的变化过程,正统以后,伴随藩禁制度的形成,王官的升选转降被限制在王府内,王官老死王国,不仅造成王官队伍的庸劣、老病问题,而且使得不少王官不安于位和自甘堕落,甚至与非法宗室同流合污,成为宗藩犯罪的教唆人与参与者. 相似文献
743.
张维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1)
罗马共和国是历史上军、政制度结合得最为密切的国家之一。本文着重介绍共和时期罗马主要的国家机构和高级军政官职产生和发展的情况、它们的具体权限和在扩张中所起的作用,并对这种双重性质的军政制度形成的原因作了一定的分析。 相似文献
744.
“恩差”,是宋代官制中的一种权力关系特征,形成于君臣之间的权力互动,具体到政制中,即“恩典”与“职差”,前者侧重于皇帝的优宠与拔擢,后者侧重于具体政务的处理。由于宋神宗朝的政治实践,添差官在出现之初便作为皇帝“恩差”而具有恩典性与职差性。侍从官群体较为复杂,其“恩差性”始终交融,但元丰改制前后亦有不同的侧重。兼官最初则主要集中于恩典性,无职差性,随着元丰改制的推行,兼官获得了职差性,从单纯的皇帝“恩典”转变为皇帝“恩差”。在之后的制度演变中,添差官开始逐渐融入地方官僚系统中,“恩典性”趋于消亡。侍从官由于职事侍从官群体的扩大,开始从“言语侍从”转变为“有司之臣”,职差性大大增强。存在于中央高层官僚中的兼官,则因改制后职事官的恢复,塑造了新的权力结构。以权力关系为视角,探讨非常规制度的常规化,或可展示更为丰富的历史图景。 相似文献
745.
战国秦官吏分层可分为宗室大臣、士大夫与官人百吏。其中,"士大夫""官人百吏"分别以"爵""秩"进行等级管理,"士大夫"有"秩",为千石至六百石。"士大夫"与"官人百吏"并以六百石为等级分界。这一分层特征,不仅有助于解读《秦律十八种·传食律》"官士大夫",而且为理解古代"吏民""吏卒"概念的出现,秦汉爵制中官、民爵分界的形成,提供了线索。二者在秦国还多用以对应中央官与地方佐官、属吏。君主既反对中央官吏影响、侵扰地方,又对地方官吏不尽信任,防范其作奸谋私。官僚组织"服务取向"明显突出的秦国,君主对官吏的"自利取向"仍多有警惕。对"士大夫""官人百吏"的考辨,可以增进对早期中国官僚体系结构的认识。 相似文献
746.
何灏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8(1):17-20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施行“文治”的独特朝代,因而文人参政意识空前高涨,文人地位也在历代最高。北宋初期的宋祁,集官、文、史于一身,各有建树。今通过对现存史料的研究和考证,全面论述了他作为上层官员、西昆后期作家和《新唐书》之《列传》编撰者这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747.
“九品官人法“性质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舒云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78-84
"九品官人法"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举制度.其"综核名实"的创立初衷和"选贤与能"的基本精神、严密的制度体系,都表明它是较察举制度进步的选举制度,但它在实施中的确产生了严重的弊病,走向腐朽、反动."贵族化"不是九品官人法独有的现象;"门第"不是九品官人法的唯一标准.但是,公然在制度上将"门第"作为选举标准,确实为九品官人法所独有.这无疑是东汉以来逐步形成的豪族地主、累世经学的官僚地主以及在乱世中新崛起的权贵为自己争取更多利益的结果,同时也有思想和教育上的原因. 相似文献
748.
外商在中国开设洋行是近代中国最早出现的股份公司.随后,中国人开始了自己创办公司的实践,先后经历了"官督商办"式股份公司、家族公司、控股公司等阶段.近代中国公司制演变过程的经验和教训,特别是历史上有关国有公司的实践,对我们今天进行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造仍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