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6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23篇
管理学   120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22篇
人才学   40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687篇
理论方法论   130篇
综合类   1610篇
社会学   170篇
统计学   2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165篇
  2013年   186篇
  2012年   199篇
  2011年   226篇
  2010年   206篇
  2009年   198篇
  2008年   257篇
  2007年   179篇
  2006年   154篇
  2005年   135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831.
在艺术活动中,欣赏者的接受才是艺术活动的主体,艺术生命的存在、延续和拓展都是靠接受者来完成和实现的。接受者作为审美对象的欣赏者,在音乐审美接受过程中通过参与并构建音乐形象来表达在音乐审美过程中接受的意义。  相似文献   
832.
在网络教育中,处于主体地位的教育者,与处于客体地位的受众,都存在自我性选择现象:即表述自由与接受自择,它们的形成有一定原因,并产生了多方面效应.  相似文献   
833.
“比兴寄托”是常州词派提出的一种总体的说词方式 ,其中蕴涵一些极为丰富、极有价值的文学接受思想。但这种说词方式在常州词派主要理论家那里却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过程。在张惠言那里 ,“比兴寄托”的说词方式尽管赋予了读者参与作品意义重建的权利 ,但由于其浓重的政治教化倾向而显得牵强附会。张惠言的后继者周济进一步承认了读者对作品进行自由解说的权利 ,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张惠言以忠贞美刺之义硬性比附作品的弊病。常州词派的理论重镇谭献则完全跳出张惠言仅仅就词作本身进行笺释 ,把逐字逐句的牵强比附视为作品原意的窠臼 ,将解释词义的主动权交给了读者 ,从而使常州词派“比兴寄托”的说词方式显得更为圆润通达  相似文献   
834.
英语中的we在作为指示语使用时,会出现指示信息模糊的现象。从发话者使用模糊指示语we时所涉及的语义对象、认知过程和语用策略三个层面看,we的模糊性产生在语用层面上。根据顺应理论,发现发话者为了顺应话语交际的场合与目的,特意借用we这一代码来设置指示信息。We的指示信息的接受中心会因话语场景与目的之不同而发生顺应性的偏移,从而产生语用模糊。  相似文献   
835.
在阮籍《咏怀》诗接受史上,南朝宋的颜延之对阮籍其人其诗的评价,极大地影响了后世的读者,推动了《咏怀》诗的接受。而颜、阮创作与人生境况的相似相通,正是颜对阮其人其诗接受的原因。颜对阮其人其诗的评价已内化为我们民族审美心理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836.
鸠摩罗什的佛经翻译体现了译者个体接受的主体性和客体性,而其客体性突出体现在深受当时对译入文化的社会接受的影响。这种社会接受影响了鸠摩罗什佛经翻译的翻译目的、文本选择和翻译风格。鸠摩罗什对译作的社会接受的考虑也使他的译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接受。译者作为特殊读者的个体接受和具有强烈历史性的社会接受之间是一个互动的整体。  相似文献   
837.
《聊斋志异》仿作《益智录》的传播和接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鉴以小说为“立言”的事业 ,且有明确的让作品获得传播的意识。《益智录》[1] 写作的公开性 ,大有助于它的传播 ,而对于《聊斋志异》的集体认同 ,使效仿《聊斋志异》的《益智录》受到地方贤达乃至各级长官的奖掖和支持 ,作者又在读者关注下放胆进行写作 ,实堪称小说传播史上奇观  相似文献   
838.
电影需要故事 ,不应在“淡化情节”的喧嚣中迷失电影的本性。电影的历史和现状说明 :真正能够赢得观众的是有故事情节的电影 ,先锋电影有其重大贡献但难以获得普通观众的认可 ;影像与叙事必须统一 ,影像是电影的本性 ,却以叙事作为存在的条件 ;观众接受的深层心理原因是获得替代性满足 ,电影情节是被强化、突出和主观解释的生活过程 ,因而充满吸引力  相似文献   
839.
茨威格的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因中国艺人“创造性”接受而再次产生巨大反响,这在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史上具有特殊而重大的意义。在这次异质文化的深度碰撞中,中西文化的差异性更因彼此的衬托和比照鲜明地表现出来。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异质文化在这里已作为一种“陌生化”的艺术手段或策略而显示出了其独有的功能与价值。  相似文献   
840.
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从现代系统科学关于系统与环境关系的角度,对大学生社会实践在"两课"教育接受机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和组织实施进行了全面的研究,以期对"两课"教学方法的创新进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