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471篇 |
免费 | 108篇 |
国内免费 | 32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714篇 |
劳动科学 | 107篇 |
民族学 | 27篇 |
人才学 | 121篇 |
人口学 | 12篇 |
丛书文集 | 1370篇 |
理论方法论 | 256篇 |
综合类 | 2649篇 |
社会学 | 276篇 |
统计学 | 7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篇 |
2023年 | 78篇 |
2022年 | 86篇 |
2021年 | 90篇 |
2020年 | 96篇 |
2019年 | 92篇 |
2018年 | 43篇 |
2017年 | 66篇 |
2016年 | 102篇 |
2015年 | 141篇 |
2014年 | 328篇 |
2013年 | 295篇 |
2012年 | 375篇 |
2011年 | 403篇 |
2010年 | 313篇 |
2009年 | 425篇 |
2008年 | 484篇 |
2007年 | 370篇 |
2006年 | 277篇 |
2005年 | 294篇 |
2004年 | 256篇 |
2003年 | 280篇 |
2002年 | 215篇 |
2001年 | 145篇 |
2000年 | 125篇 |
1999年 | 63篇 |
1998年 | 36篇 |
1997年 | 20篇 |
1996年 | 22篇 |
1995年 | 14篇 |
1994年 | 17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6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李梦杨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4,(22)
随着当代中国法治化的发展,司法公正的重要性逐渐体现出来.司法公正是维护社会正义与公平的基本要求,实现司法公正既是法治发展的应有之义,更是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本文通过对司法公正的内在涵义、社会价值进行研究,对目前司法公正尚不完善的方面进行探索,为更好地实现司法公正提供意见和建议,最终促进我国法治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2.
103.
《民法典》第997条新增了人格权禁令制度,但没有明确该制度的程序法定位,从而导致同案不同审的现象时有发生。学界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存在分歧,“行为保全说”认为人格权禁令即行为保全,因其忽略了两者间的区别而受到质疑。“独立程序说”主张建立独立的禁令程序,却陷入效率与公正的程序互斥悖论。“非讼程序说”要求以非讼原理构建人格权禁令程序,其虽能实现程序效率,但极易造成双方当事人利益的失衡和法院禁令裁判权的失控。事实上,无论是基于法律文本的规范解释,还是出于及时保护人格权的功能考量,人格权禁令均只能被定位成暂时、附随和略式的诉讼程序,并应遵循行为保全的程序框架。同时考虑到人格权的特质,《民法典》第997条在申请时间、适用条件、担保必要性等方面对行为保全制度实施了适度改造,即人格权禁令是行为保全制度在人格权领域的改造性运用。在后《民法典》时代,《民事诉讼法》与《民法典》的衔接应充分利用既有的程序资源,实现程序创新与程序稳定之间的协调平衡。 相似文献
104.
确立"程序本位"理念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程序本位理念是指在诉讼活动中坚持以诉讼过程 ,而不是以诉讼结果为出发点和评价标准的理念。这个理念依据于程序自身的独立价值和过程本身对结果的有用性和有效性。之所以要在我国的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中树立程序本位的理念 ,是因为程序法治是现代法治的核心 ,程序本位连接了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 ;且有针砭时弊之效。当前坚持程序本位理念不仅具有纠正“重实体轻程序”的倾向 ,引进和传播程序过程、程序正义观念的理论意义 ,而且具有强调现代程序与现代法治之间的必然联系、推进当前我国审判方式改革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为长期以来的争论——我国是否应该有释明权,作出了回答。这项被大陆法系国家看重的概念,其内容是什么?具有什么样的存在价值?在我国是如何被规定的?在我国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它是对法官权力的约束还是对法官权力限制的反弹?带着这样的疑问,作者进行了思考,并给出了答案。 相似文献
106.
国外廉政制度及其对我国廉政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对成熟国家的廉政制度主要由高薪机制、廉政监督机制、行政程序评估机制和行政伦理机制构成.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我国廉政制度弱化的表现主要有四点:厚俸养廉的局限、监督体制的缺陷、行政程序的空缺、行政伦理观念的滞后.我国廉政制度新构架应为:以薪养廉、以法监廉、以序整廉、以德修廉. 相似文献
107.
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之前需要经过诉前程序,实践中诉前程序作用明显,大多数案件经由诉前程序解决.诉前程序体现检察权的谦抑性,在保护公共利益的同时,避免过度干预公众诉权,但目前诉前程序的规定不完善,存在调查机制不健全,适用对象缺失和诉前程序的履行方式单一等问题.因此,完善诉前程序相关规定,建立健全调查权保障机制以及扩大诉前... 相似文献
108.
民事再审程序启动机制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再审制度设计的运行效果.民事诉讼法修正案在意欲解决申诉难、申请再审难这一涉诉信访问题的同时,似乎还会引发更多问题.本文通过考察修正案实施后的再审程序运行状况,分析再审纠错程序设计运行的法律原理,从充分节约并整合有限司法资源的视角出发,主张建立检察机关一元化审理民事申请再审案件的再审启动模式. 相似文献
109.
行政规范性文件后评估是检验政府管制措施合法性和最佳性的一种有效手段,对于提高立法质量、回应社会治理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75个规范文本的分析表明,我国现行行政规范性文件后评估制度尚存在评估主体单一、评估对象宽泛、评估标准杂乱、评估方法片面、评估程序缺失以及评估效力不明等缺陷。为了进一步提升行政规范性文件的质量,保障后评估活动的有序进行,应当从外部开放式评估模式的建构入手,通过对象遴选标准、评估方法设置科学性以及评估程序可操作性的维系,避免行政规范性文件后评估陷入运动化的绝境。 相似文献
110.
行政听证制度的合法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适应依法治国 ,依法行政价值理论的需要 ,伴随着立法听证、行政裁决听证和价格听证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从学术名词的引入到基本原则的确立再到具体操作规则的产生 ,听证制度已经走入中国的法治实践之中。本文从行政听证制度的合法性内涵入手 ,通过探讨行政听证制度的政治合法性、社会合法性和法律合法性 ,得出对行政听证制度的合法性的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