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04篇 |
免费 | 42篇 |
国内免费 | 16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96篇 |
劳动科学 | 9篇 |
民族学 | 23篇 |
人才学 | 26篇 |
人口学 | 1篇 |
丛书文集 | 291篇 |
理论方法论 | 78篇 |
综合类 | 646篇 |
社会学 | 79篇 |
统计学 | 1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5篇 |
2023年 | 63篇 |
2022年 | 47篇 |
2021年 | 35篇 |
2020年 | 36篇 |
2019年 | 29篇 |
2018年 | 14篇 |
2017年 | 21篇 |
2016年 | 33篇 |
2015年 | 50篇 |
2014年 | 80篇 |
2013年 | 54篇 |
2012年 | 76篇 |
2011年 | 72篇 |
2010年 | 93篇 |
2009年 | 83篇 |
2008年 | 71篇 |
2007年 | 59篇 |
2006年 | 49篇 |
2005年 | 55篇 |
2004年 | 34篇 |
2003年 | 24篇 |
2002年 | 35篇 |
2001年 | 39篇 |
2000年 | 25篇 |
1999年 | 12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
忽视宪法在尊重和保障人权上的重要意义,是亲属拒证权不能真正确立的根源之一.因此,采用基本权利的双重性质理论分析亲属拒证权以及在宪法与部门法的交互影响下保障该权利十分必要.作为主观权利的亲属拒证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9条第1款蕴含的家庭权而成为一项基本权利,它要求"个人得主张"的请求权必须在立法中得到保障,以抵御国家权力对家庭的过度解构.作为客观价值秩序的亲属拒证权内嵌着家价值,以这种价值为基底的亲属拒证权构成了对立法以及司法的价值决定,因而国家负有保障该权利的积极义务.作为基本权利的亲属拒证权应该在刑事立法中得到确认.裁判者也负有在刑事判决的说理部分对相关判决是否符合亲属拒证权的原则和精神做出合宪性解释的宪法义务.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在《<归去来兮辞>创作地考辨》的基础上,进一步探析《归去来兮辞》标题的深刻内涵及其正文有关句式的重要意蕴,得出更趋完善的结论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作于彭泽辞官之后、诗人归田之前,全赋内容纯为悬想之辞. 相似文献
15.
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的高等院校的毕业生已经不是社会的稀缺资源,就业压力迫使他们急于寻求过人本领。高校的双证教育给予大学生增加就业能力以帮助,使他们在接受教学计划规定内容的同时获得与本学科相关的职业技能教育。 相似文献
16.
对佛教作为解释范式的逻辑可能性的研究具有在先性和基础性地位,这是佛教存在的合法性和解释的有效性的前提。作者运用元研究的理论视界,从智证结构、解释范式、形式系统三个维度对佛教作为一种解释范式的可能性、必然性、能行性及相关性问题分别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7.
18.
正《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史部上·纪传类》第61页著录有"《三国志辨误》一卷。清刘履芬抄本(藏于国家图书馆)。《三国史辨》一卷,清叶名澧抄本,叶德辉跋(藏于湖南省图书馆)"。两书版本信息不全。笔者查阅相关资料后,发现这两书实为一书之不同钞本,因撰文予以补正。叶德辉《郋园读书志》载"《三国史辨误》一卷。汉阳叶氏钞藏本。此书《四库全书》正史类著录,云‘不著撰人名氏’。《武英殿聚珍版丛书》已印行。而此钞本撰人题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两种传统观点(1)波普尔首提"否证"的方法;(2)"实证"和"否证"相互对立,本文提出了相反的观点(1)迪尔凯姆才是"否证"方法的创始人;(2)虽然"实证"和"否证"在思想层面上相互对立,但在操作层面上趋向一致.为笔者的观点提供支持证据的是迪尔凯姆的<自杀论>.在这项经典的社会学实证研究中,迪尔凯姆非常巧妙地把实证和否证方法结合起来,否证了自杀的心理论和自然论,证实了自杀的社会论. 相似文献
20.
养老保险和农材金融双赢的制度安排——新疆呼图壁县养老保险证质押贷款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农村养老保险证质押贷款研究课题组 《东岳论丛》2008,(4)
新疆呼图壁县首创的农村养老保险证质押贷款,是一种集农民养老保障、农户资产建设、农村金融发展多赢的制度安排.研究和倡导在有务件的地区试点探索这一模式,对改革完善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政策意涵和实践价值.本文的基本假设是:有强烈致富动机的中低收入户,最有可能通过养老保险证质押方式贷款;农民在使用养老保险质押贷款后,其燃眉之急有所缓解,家庭财富有所增加,人际关系、社区和谐有所改善,农保制度在财务和政治上更加可持续.导致上述积极变化的最主要的因素是,养老保险证质押贷款,突破了现行农保制度"再分配与消费取向"的规限,赋予了其"生产与投资"的功能;明晰了养老保险证的产权,真正体现了个人账户属于农民个人所有的精神实质;在拓宽农保资金保值增值渠道的同时,也创建了一个积累家庭资产和本地财富的新循环.一句话,养老保险证质押贷款通过拓展农民个人养老账户的发展功能,使之成为一个促进农民迈入小康生活的"资产账户".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