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69篇
  免费   305篇
  国内免费   32篇
管理学   1868篇
劳动科学   263篇
民族学   91篇
人才学   155篇
人口学   238篇
丛书文集   1807篇
理论方法论   405篇
综合类   3456篇
社会学   533篇
统计学   1590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188篇
  2022年   132篇
  2021年   158篇
  2020年   164篇
  2019年   168篇
  2018年   123篇
  2017年   175篇
  2016年   257篇
  2015年   311篇
  2014年   674篇
  2013年   700篇
  2012年   758篇
  2011年   902篇
  2010年   783篇
  2009年   644篇
  2008年   849篇
  2007年   664篇
  2006年   527篇
  2005年   467篇
  2004年   371篇
  2003年   356篇
  2002年   291篇
  2001年   246篇
  2000年   214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湖南省作为农业大省,城乡差距更加明显。湖南城乡居民差距主要表现在收入、消费、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方面,这些差距的存在,导致湖南城乡发展的不协调。为了统筹湖南城乡发展,构建和谐湖南,必须统筹城乡发展规划,统筹城乡财政税收,统筹城乡资金信贷,统筹城乡文化教育,统筹城乡医疗卫生,统筹城乡社会保障,统筹城乡制度创新,统筹城乡就业与人力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92.
市场发育状况是经济发展的最为重要的条件。文章通过对新疆五大区域的市场发育规模、市场容量与质量和市场主体成熟度三个方面的实证研究,认为:新疆的市场化程度极大的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缩小新疆与发达地区经济差距的当务之急是加速市场化进程,并且使区域市场主体尽快成熟起来又是急中之急。  相似文献   
93.
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拉大,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在收入再分配功能上存在的问题及其与收入分配的相关性,从而明确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的方向,成为当前我国经济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94.
居民消费倾向与消费行为的实证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区域居民消费倾向实证分析,研究当前居民消费结构与消费行为.目前江苏省居民APC沿时间维度与收入变动方向相反、沿空间维度与城市规模正相关、在横向截面与收入水平反相关.这表明江苏居民消费波动幅度小于收入波动的幅度,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有助于居民消费需求的扩大,居民高收入阶层的上升将导致消费需求相对不足.  相似文献   
95.
本文从收入不平等的角度探寻需求不足的成因和内在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总体有效需求水平在收入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中起到中介效应的作用。采用理论模型中的家庭收入结构性参数值表示收入不平等程度,这区别于传统使用基尼系数方法来测度收入差距水平。基于2000-2019年30个国家面板数据,模拟出家庭收入结构性参数并设定为核心解释变量,对家庭收入结构性参数、总体有效需求水平与人均GDP增长率的影响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发现:家庭收入结构性参数的增大将引致总体有效需求水平的下降进而限制经济可持续增长,家庭收入结构性参数与人均GDP增长率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收入不平等程度的持续扩大对总体有效需求的持续增长形成限制性约束,总体有效需求不足的形成进一步限制总体经济的持续增长。这方面的研究为理解当前国内外需求不足和后工业化阶段增长现象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6.
节水生产行为、非农就业与农户收入溢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劳动力要素配置纳入分析框架是厘清粮食节水生产行为收入溢出机制的关键。基于河北、山东、河南540个粮食种植户调查数据,运用工具变量分位数、中介效应和门槛回归模型分析农户节水生产行为的收入溢出机制及异质性。研究表明:节水生产行为能够显著提升农户收入,且农业增收效应大于要素替代效应;节水生产行为的农业增收效应随农业收入水平提升而递增,即“马太效应”,其非农增收效应随非农收入水平提升而递减,即“重心转变效应”;本地非农就业在节水生产行为增收效应中发挥中介作用,外出务工部分遮掩了节水生产行为的收入提升效果;节水生产行为的增收效应随本地非农就业比例增加而上升,随外出务工比例提高而下降。因此,建议完善粮食节水生产的政策扶持与市场机制,引导非农劳动力合理有序就业,强化农村人力资本积累,进而推动农户持续增收。  相似文献   
97.
我国地区差距的形成是由历史的和现实的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东部地区自近代以来,在经济发展方面就优于中西部地区,但建国后我国曾先后实施过均衡布局战略和以加强内地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大三线”建设。这种建设战略重心的设定本来有利于中西部地区缩小其与东部地区之间的差距。但由于国家政策力度的原因和十年“文革”的干扰,中西部地区未能很好地把握住这一机会,而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政策的再度调整却又使东部地区加速了发展,进而加大了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这对于我国生产力的均衡布局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是不利的。鉴于这种现实,本文提出:应从“活化市场拉力”、“调整政策取向”、“强化区域间的比较优势”等方面着眼来调适东、中、酉部之间的区际关系,以便将我国推向协调发展的良性轨道。  相似文献   
98.
比较分析我国西南民族地区与东部地区农村发展差距及原因,提出缩小农村发展差距的对策。  相似文献   
99.
《经理人》2003,(5):87-89
中国女性有了余钱最愿往哪花?华坤女性调查中心完成的一项专门针对女性的调查显示,选择“旅游”的比例最高,占28.23%,其次为“保健”,占27.54%,选择“文化教育”的占20.83%,居第三位。作为高收入阶层的女性管理人员,她们的选择会有所不同吗?  相似文献   
100.
制度供给失衡和中国财政分权的后果   总被引:73,自引:0,他引:73  
近年来,以财政分权为特征的财政分权制频频出现在转型经济理论的讨论中。但是,财政分权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解释中国过去二十年的高速经济增长,至今还是一个未知数。可以肯定的是,中国过去二十年的高速经济增长是许多因素共用作用的结果,财政分权如果有作用,也仅仅是原因之一。同时,学者们忽视的一个因素是,中国的财政分权是在一个制度供给失衡的环境中进行的,其结果未必是好的。这个失衡表现在三个方面,即财政分权没有法律保障、财政分权和行政垂直集权矛盾以及分权制度安排本身不规范。本文将深入讨论制度供给失衡和中国财政分权的共同作用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