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4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10篇
管理学   225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5篇
人才学   23篇
丛书文集   710篇
理论方法论   142篇
综合类   808篇
社会学   55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137篇
  2011年   201篇
  2010年   228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18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113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1.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为引领社会变革,提升执政能力,改善党员干部的知识结构,自觉地加强了学习型政党建设。通过对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业务的培训及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学习,极大地提高了执政能力。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建设学习型政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2.
纪念“五一口号”,不能回避毛泽东1947年11月30日的电报和斯大林1948年4月20日的复电。能否像米高扬说的,由于斯大林的电报,中国共产党才改变了对资产阶级政党的政策?实际上,联合各民主党派组成联合政府是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一贯主张,是中共的纲领。毛泽东的电报实际上是表明要与苏联站在一起,摸了斯大林在政党问题上的底。而斯大林即获得了很大的满足,从而改善了中苏关系。斯大林的电报推动了中共加快新政协的步伐是有历史意义的。但这种意义是有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只能是中国的产物,只能是中共和各民主党派共同选择共同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93.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的总要求。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把党建设成为一个与时代同步、与群众同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相似文献   
94.
冷战后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发生巨大变化,各国间利益分化加剧,全球治理时代的来临已然势不可当。作为治理主体之一的各国政府和政党在此过程中的角色扮演以及价值实现已成为当代政党政治的重要课题,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来说同样如此。中国共产党政党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历史发展、时代逻辑的辩证统一。当下全球治理的时代背景为党的建设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也带来了严峻挑战。基于此,对中国共产党政党建设的路径进行了新的思考和回应。  相似文献   
95.
通过对政治合法性(执政合法性)概念以及中国共产党执政面临的合法性问题进行分析,阐明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对于维护党执政合法性的重要意义,即有利于增强执政党的执政绩效,有利于巩固意识形态,有利于加强制度建设和创新,从而为增强党执政的合法性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6.
牛晓健 《社会科学》2006,80(7):62-69
国外理论界对于资本外逃成因诠释的文献,主要有资产组合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政党轮流执政理论、公共地悲剧理论和政治风险理论,这些理论从不同角度诠释了资本外逃产生的原因及其内在机制,从一个侧面体现了经济学研究的方法论,从早期的文字阐述到模型的构建,从早期的假说、推测到近期的计量分析验证的演进轨迹。  相似文献   
97.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战略任务。这一重大命题的提出既是党深刻总结九十年光辉历史经验的重要论断,也是党面对新世纪、新形势、新任务作出的战略决策,充分体现了党对时代发展脉搏和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新要求的高度自觉和清醒把握。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建设实践必将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不断丰富和完善,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走向辉煌。  相似文献   
98.
国家建设是指由传统国家转变为现代民族国家的国家建制过程,也是在超越传统国家的前提下建立起和不断完善一整套具备现代国家基本特征的组织、价值和制度的历史过程。梳理历史上各国国家建设的历程,我们可以尝试性地概括出国家建设模式的类型:阶级建设国家模式、军队建设国家模式和政党建设国家模式。以此类型为依据,对20世纪以来中国国家建设模式的选择问题进行理性分析,政党建设国家模式的最终成功有其内在深刻而独特的政治逻辑。这一模式下形成的政党国家必须进行适应性的调整和转型,才能真正有效推动中国现代国家建设的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99.
略论民初孙中山的党德重构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中山从民初巩固党基与民主共和等方面阐述了党德重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修明党德”需要党员“明白党义” ,“遵守党德”、“服从命令”与“国家” ,立志“做大事” ,努力“替众人来服务”、“为中华民国求幸福”。而政党严格纪律 ,党员加强道德修养提高辨别是非能力是达此目的的必要途径。这一党德重构成为孙中山道德思想的核心 ,决定其道德思想高于近代大众道德的精英化倾向 ,是中国近代政党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 ,至今仍值得珍视  相似文献   
100.
《社科纵横》2016,(7):28-32
"全面从严治党"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对"全面从严治党"措施具体实践检验效度的落脚点取决于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情况。了解在"全面从严治党"语境下90后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政党认知、情感、评价和认同行为等方面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成因,加以正确引导,从而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对党的积极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