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33篇
  免费   180篇
  国内免费   25篇
管理学   321篇
劳动科学   15篇
民族学   398篇
人才学   33篇
人口学   82篇
丛书文集   1887篇
理论方法论   321篇
综合类   2843篇
社会学   264篇
统计学   74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134篇
  2020年   104篇
  2019年   143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119篇
  2015年   181篇
  2014年   309篇
  2013年   304篇
  2012年   376篇
  2011年   411篇
  2010年   420篇
  2009年   465篇
  2008年   560篇
  2007年   451篇
  2006年   338篇
  2005年   325篇
  2004年   312篇
  2003年   293篇
  2002年   227篇
  2001年   179篇
  2000年   135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马林  马学贤 《中国藏学》2005,(3):107-119
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就青藏铁路沿线藏区人文环境中较为突出的,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最大、制约力最强的农牧民思想观念问题进行了综合研究.通过研究,集中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沿线藏区农牧民思想观念的变迁以及在思想观念方面表现出的与改革开放和大规模经济建设相适应或不相适应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62.
都市回族社区的文化变迁 --以昆明市顺城街回族社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这一过程造成都市回族社区的文化变迁.本文以昆明市五华区顺城街回族社区为个案,进行都市人类学的考察,展示其文化变迁.在此基础上,拟就当前中国西部地区实施都市化和现代化过程中,都市回族社区的发展前景,如何处理好回族社区的传统与现代化的关系等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3.
西藏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历史变迁与发展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西藏农村劳动力转移是西藏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由于历史和制度等因素作用,西藏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历程滞缓而漫长,整体呈现出数量少、形式单一的特点。然而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宏观经济大背景的改变,农村劳动力非农业就业的渠道和机会得到极大增加,西藏特殊的地理环境、农业和资源状况以及西藏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形成的现实环境,对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从而形成当前西藏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七大主要特征,面对今后西藏农村劳动转移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种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思考与研究。  相似文献   
164.
民族地区乡村经济中的主导经济行为模式至少存在四种类型。民族地区人们的经济行为大致有三种基本的动机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有五种主要因素在改变着这些经济动机体系和行为模式,一是乡(镇)政府、具有准政府性质的村集体组织以及其他各种组织的推动、示范和劝导作用,二是体制改革的推动或压力,三是文化移入的诱导或冲击,四是内部创新行为的出现,五是特定文化传承的激活。  相似文献   
165.
西藏历史以千年计,经历了多次的社会动荡和变化。吐蕃王朝的建立,揭开了西藏文明社会的面纱。到了6世纪,佛教的传播,不仅改变了西藏的社会结构,更为重要的是改变了西藏人的思维结构。这也为达赖喇嘛和他所属“亚谿家庭”的产生,提供了最为坚实的基础。“亚谿家庭”的出现,给近代西藏贵族社会带来了变动,这种变动正是为西藏贵族社会渐进多元变迁提供了一个模式,这也是本文探讨社会变迁的一种模式。  相似文献   
166.
傲东 《青海民族研究》2002,13(1):118-121
本文对费孝通和利奇的理论作了较为详细的对比分析 ,并找出了他们的分歧所在 ,有助于社会人类学学者对我国社会问题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7.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为解决国内民族问题而实施的一项基本政策和重要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思想的提出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最终确立,经历了从主张民族自决、自治、实行联邦制到将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相结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这一历程。  相似文献   
168.
从卑南族社会的基本结构"祖家"入手,考察了自1895年日据时期至20世纪末期这一百多年间卑南族社会文化的变迁历史,说明卑南族社会由"双边继嗣"取代"两可系继嗣"是卑南族文化的一个根本性改变.  相似文献   
169.
本文试从民族心理学视角出发,阐释汉匈民族意识的形成与变迁。先秦至秦汉时期,是汉匈民族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汉匈分别在生态—经济方式、政权体系、思想文化等方面形成不同的体系,并随着双方战争、互市、和亲等交往的深入促成了汉匈民族意识的最终形成。民族意识形成之后并非一成不变,尤其是在西汉后期开始,匈奴的经济方式、政治实体性质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并受到汉文化的深层次影响,民族意识发生了很大变化。当然,汉民族意识也在这一时期随着民族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发生了变迁。  相似文献   
170.
孙巍等 《统计研究》2020,37(9):44-55
在我国即将完成脱贫攻坚背景下,异质性在居民减贫并防返贫进程中逐渐起到关键作用。本文通过反事实分析法将收入分布变迁分解为均值、方差以及残差三种变化,进而将其引入贫困分解中,对我国农村及区域贫困进行分解。研究表明,引入收入分布变迁贫困分解结果具有稳健性,且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效应与离散效应存在非对称性,提高收入已不足以弥补收入差距扩大带来的贫困加深效应,而异质效应和离散效应间存在对称性,居民异质性在减贫进程中逐渐起到关键作用。同时从区域视角看,东部区域异质效应减贫效果明显高于增长效应;中部区域增长效应和异质效应均具有显著减贫效果;而西南区域增长效应的减贫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