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80篇 |
免费 | 4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6篇 |
劳动科学 | 2篇 |
民族学 | 2篇 |
人才学 | 5篇 |
丛书文集 | 64篇 |
理论方法论 | 12篇 |
综合类 | 217篇 |
社会学 | 59篇 |
统计学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9篇 |
2014年 | 27篇 |
2013年 | 18篇 |
2012年 | 19篇 |
2011年 | 38篇 |
2010年 | 36篇 |
2009年 | 34篇 |
2008年 | 31篇 |
2007年 | 25篇 |
2006年 | 20篇 |
2005年 | 30篇 |
2004年 | 11篇 |
2003年 | 17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11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中国民间信仰形态多样,其中不乏一些充满原始遗风、危害他人生命的信仰仪式,"杀人祭鬼"便是极端状态的祭祀行为之典型。"人祭"渊源久远,在中古时期发展到新的阶段,并在一定程度上与佛教有所关联。宋代是民间信仰相当活跃的时期,文献中有颇多关于"杀人祭鬼"的记载,对此加以考察有助于更进一步认识古人的精神世界和当时的社会状况。 相似文献
32.
有关犯罪故意的研究和批判应置于犯罪论体系中。现行刑法犯罪故意文本的缺陷和我国犯罪构成论的不足共存。为自身的独立性,犯罪故意文本应该是“裸”的、中性的。 相似文献
33.
盗窃罪主观构成要件微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玉庭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1):78-82
盗窃罪主观构成要件的微观内涵在理论及实践中仍有若干问题存在争议。盗窃罪的主观构成要件包括犯罪故意和犯罪目的 ,盗窃罪故意中的认识因素包括对行为及对象的认识 ,盗窃罪的非法占有目的是一种超法规的主观要素 ,此犯罪目的是指永久性剥夺他人财物的心理态度。非法占有目的并非盗窃罪故意的内容而是超越故意的要素。行为时的具体认识错误对法律后果的评价至关重要 ,不同的错误类型对罪的认定的影响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34.
李朝霞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3):26-28
立案标准是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为正确执行刑法、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保证立案的准确性而制定的受理案件掌握的准则。立案标准包括:法律标准和事实标准,立案的法律标准称为立案的条件,立案的事实标准是立案条件的具体化。对故意损毁文物罪立案的法律标准应当把握以下几个方面:受案机关应是公安机关;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对故意损毁文物罪立案的事实标准应当把握以下几个方面:准确把握行为人的主观心理状态;准确把握行为对象;准确把握犯罪成立标准。 相似文献
35.
刘清生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2):96-100
在刑法中已为常识的内容—“故意的主观恶性非过失所能比”在民法中却被忽视。通过历史分析的方法发现,过错学说的发展史就是故意学说的灭失史,“故意”逐渐被学者遗忘在过错学说之外。“故意”内容的回归必然影响过错程度在法律责任“量”上的不同,从而产生惩罚性赔偿。 相似文献
36.
冉翚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4(6):242-245
在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情形中 ,先前已构成犯罪的交通肇事行为可以成为其后不作为故意杀人的先行行为 ,但并非行为人肇事后逃逸不履行救助义务就必然构成不作为故意杀人罪。只有行为人的不作为同刑法所规定的“积极的杀人作为”具有等置性时 ,才须承担不作为故意杀人罪的责任 相似文献
37.
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是犯罪构成中主观方面最容易混淆的两种罪过,本文对这两种罪过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并对两者的实际操作中所体现的矛盾进行了分析,最后文章对矛盾提出了解决的方案。 相似文献
38.
于艳春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
二者在意思有相同之处,但「せっかく」后多为不满、惋惜的心情;「わざわざ」则表示不是顺便的,是为某种特殊目的而花时间、精力等。 相似文献
39.
毛兴贵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1):60-67
亚里士多德认为,我们只对故意的行为负有道德责任。故意的行为并不以符合倾向为必要条件,也未必是符合理性选择的行为;它不能是出于无知的行为,也不能是由于外力的行为。品格产生于行为,因此,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对自己的品格也负有责任。本文结合个别术语的译名问题,以《尼各马可伦理学》和《优台谟伦理学》为中心,试图澄清亚里士多德的道德责任理论,并指出其中存在的某些问题。 相似文献
40.
安军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4(1):54-57
通过我国刑法的罪过理论分析,认为非法行医罪的基本犯罪的主观方面为故意,包括间接故意,并不要求牟利的目的的理解,才符合我国现行刑法的规定。并且,认为本罪的结果加重犯的罪过形式为典型的复合罪过,即过失和间接故意,并给出了自己的理由。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