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4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23篇
管理学   216篇
劳动科学   6篇
民族学   51篇
人才学   43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876篇
理论方法论   140篇
综合类   1998篇
社会学   183篇
统计学   25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244篇
  2013年   178篇
  2012年   213篇
  2011年   244篇
  2010年   195篇
  2009年   260篇
  2008年   282篇
  2007年   193篇
  2006年   152篇
  2005年   157篇
  2004年   117篇
  2003年   112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811.
叶嘉莹 《人文杂志》2007,(5):100-106
本文着重从文学体式的形式、节奏及其所产生的语境,以及性别文化论析了词体的弱德之美。词体的弱德之美,是感情上的承受与压抑中的坚持,是弱而有德。而词体的抑扬顿挫,吞吐低回,适合表现弱德之美。  相似文献   
812.
论“七”赋“九”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七”体之赋和“九”体之骚进行对比辨析并论其成“体”之原由,指出七体以讽谏为主旨注重体物的描写,九骚既替屈原代言同时也抒发个人情志的不同趋向;尤其突出其体制上九骚可歌的音乐性特征和七体不歌而颂的散化性质,以期加深人们对这两种赋体的了解。  相似文献   
813.
牟宗三以孔子“仁”的“觉”、“健”特性为逻辑起点,“践仁”以接契“天道”,并以孟子的“不忍人之心”,宋明儒的“仁心性体”释“仁”;不仅如此,他还把基督教的“上帝”和康德的“自由意志”比作“仁”,将“仁”视为生天生地的绝对形而上道德本体,并从中开出现代民主和科学的外王来。这为后人研究“仁”提供了有益的视角,也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只有深入开掘儒家“仁”学传统,将“仁”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并作出西学的创造性诠释,才具有方法论的价值和意义,也才能切实有效地为构建现代新儒学服务。  相似文献   
814.
黄涌 《科学咨询》2007,(20):19-19
课堂问题行为,就是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与课堂教学目的不一致,影响自己或干扰他人学习的行为。课堂问题行为造成的原因是复杂的,处理课堂问题行为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教师只要在课堂上把握好、引导好,就是解决课堂“活而不乱”的关键。一个阶段以来,经过课堂实践,在此方面我谈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815.
法权人格以法权关系为客观基础,通过法权意识这一中间环节,在社会历史中逐渐获得了相对独立的地位。法权人格作为法治社会必不可少的社会人格体,其实质在于以个体自由的发达为前提,以主体性的充分觉醒为基本内涵,以“主体-主体”的交往形式为依托。在文化层面上,法权人格的缺位是中国法治社会生成的一个前提性困境,其培育与确立对中国法治社会的生成具有重大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16.
817.
肖小兰 《江右论坛》2007,8(6):33-34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浓厚的兴趣、热情、毅力和信心,这样才能成功.学习英语也是如此.现代教育的核心是把学生看作主体,又看作客体,重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而兴趣则是学生心理活动的起点和动力.学习优劣的关键在于内部动机,而兴趣是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从这个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入手,有助于培养正确、有效的学习动机,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18.
从着眼点的转移看英语动词的时和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我们观察、认识客观世界的活动中,着眼点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决定我们对某事物的观察内容以及我们对其产生的概念,人们总是通过转移着眼点来认识周围更多的事物。自从兰盖克提出这个概念以来,有关讨论着眼点及其转移的文章并不多,兰盖克本人也未对其做进一步的研究。文章试图以着眼点的转移理论来分析英语动词的时和体,它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可以尝试应用于英语教学中。  相似文献   
819.
唐雪峰  王颖 《科学咨询》2007,(21):36-37
模体这个概念是由milo等在2002年提出的,它是一种在给定网络中平凡出现的连通子图,并且其出现的次数要多于在相应的随机网络中的次数。已经证明一部分模体是生物网络中的基本功能模块,它们一组一组的联接在一起,共同完成各种各样的功能。可见生物模体的查找可以了解系统“部件”的特性和功能,对生物学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20.
《德国民法典》第90a条"动物不是物"的规定是基于环境伦理学有关动物应成为权利主体的主张出台的,它给整个法学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似乎动物的传统法律地位正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动物取得主体权即成为权利主体即将成为现实。但是自然体权利论在理论上无法自圆其说,环境伦理学上的主张并不能等同于法律学的共识,德国法上的规定也并不意味着法律上权利主体的范围已扩张至动物,动物的法律地位仍然不可能是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