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8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1篇
管理学   62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4篇
人才学   8篇
丛书文集   418篇
理论方法论   33篇
综合类   739篇
社会学   113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138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笔者近日在旧书摊上购得一本1946年7月南京印书馆印刷的《工作八年》。此书封面上印有“新运妇女指导委员会工作八年蒋宋美龄题”手写体字样。此书“战时儿童保育”一章记述了宋美龄抗战期间领导抢救蒙难儿童的一些史料.由其可见.当时战时儿童保育事业集合了中国女界精英.其中宋美龄起了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82.
严蕙 《今日辽宁》2011,(5):14-22
1931年9月18日夜10时20分,日本关东军自行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并随即诬陷为中国军队所为,悍然向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发动进攻。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在19本侵略军突然袭击和国民党政府不抵抗的命令下,东北军不战而溃,军政大员四处逃散。日本侵略军在一夜之间占领沈阳后,又相继占领了长春、...  相似文献   
83.
沙轶因 《金陵瞭望》2009,(19):72-72
1935年北平爆发了“一二·九”学生运动,那时我15岁.在南京汇文女中(地址在现在人民中学)读书。“一二.九”学生运动对全国震动很大.南京几个大学的爱国学生也发起并联系少数中学举行了全市大中学生要求抗日救亡的示威游行。当学生游行队伍经中山路接近汇文女中时.我与同班同学林琼一起联系了一些其他班级的同学要出去参加游行。当时校长刘芬资已叫人紧闭校门,不让我们出去。  相似文献   
84.
在二战后美苏争霸的国际背景之下,外部因素一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共两党的决策.国民党过分迷信和依靠美国,以致在解放战争后期,当美国政府放弃国民政府后,国民党陷入了外交绝望之中.同时,对美国的对华政策判断失误直接影响了国民政府的对苏政策,实行彻底的反共反苏政策,对苏断交导致了在东北的失利.  相似文献   
85.
雷国山 《阅江学刊》2010,(1):98-103
1938年的三次“近卫声明”,都是日本政府为找到一个代表中国的谈判对手达到其侵略的目标而发布的。第一次近卫声明打开了诱降的大门,第二次、第三次近卫声明则是在日本大规模侵华军事进攻告一段落和汪精卫暗通日本的情况下发布的,完全体现了政治谋略为主、军事进攻为辅的方针,目的在于从政治上瓦解国民政府。三次近卫声明之中,以第二次近卫声明影响最为巨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86.
在察哈尔抗战期间,李烈钧支持冯玉祥领导抗日,却不支持其对内反蒋反政府;支持冯玉祥抗日的同时,对政府抗日也表示理解,对蒋介石也有称许,这时他没有参与冯玉祥的反蒋反政府活动;李烈钧调解蒋冯关系的方案,是在政府指导的框架之下,而不是脱离政府,或是反政府。在这一事件的和平解决中,他出力较多,影响甚大,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87.
抗日战争前,江苏省立民众教育馆是全国和全省民众教育的风向标。江苏省立民众教育馆在事业、活动的演变和不断调整中进步、壮大,事业实施重心的嬗变、形式的嬗变、手段的嬗变、内容的嬗变以及彰显的电化教育的创造特色为今天的继续教育、社区教育、文化下乡等提供了历史的借鉴。  相似文献   
88.
丁伯林 《江淮论坛》2010,(4):170-175
叙述抗日战争时期著名将领特别是正面战场著名将领的文本深具历史、政治和想象的多种弹性导向,在意识形态的规约下它们被置于民族记忆的角落而不被提起,有些甚至被蒙上了厚厚的尘垢。然而,作为一个优秀的民族应该有大历史书写的深度、气度与反省能力和勇气,只有这样才能建立民族认同。因此,揭开尘封的名将文本,打开民族记忆的大门,以理性来整理进而修补记忆的创伤,就既是历史的反思也是审美回望。本文即是从抗战文学名将叙事文本呈现的四个层面是如何参与名将书写与形象建构来进行分析的。  相似文献   
89.
文协的历史形象,经历了从一个与国民政府及其官方机构联系密切的文化团体,到一个以左翼进步文人为主体的文化团体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又关联着文艺作家对政党政治文化的认同和国共两党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化政策。  相似文献   
90.
艾青抗战时期的诗歌用浓重的"忧郁"笔调表现旧中国的贫穷和落后,以及农民的悲惨命运,抒发了自己对土地的深厚感情.这种深沉的忧郁来自于特定年代诗人对现实的深刻理解,对祖国命运和前途的关怀与思考,给人一种振聋发聩的鼓舞作用.由此构成了艾青抗战前期诗歌沉郁顿挫、悲凉慷慨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