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27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51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111篇
社会学   23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当代大学生是社会建设的栋梁之材,他们的信仰关系着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敬畏信仰是大学生信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社会转型期文化的急剧变迁造成了这一信仰的缺失,进而引发了诸如大学生诚信问题、道德问题、校园暴力问题的频发。改变这种状况的唯一出路在于从规则、传统和生命教育的角度对大学生的敬畏信仰进行重建。  相似文献   
42.
生命是幸福的根基,幸福享受力是幸福力的重要支柱,是使人获得持续幸福的能力。没有享受幸福的能力,幸福的感知能力和创造能力将失去意义。提升幸福享受力的关键在于敬畏生命、闲适自得、有所担当。淡然从容,可回归生命之真。人的生命,相对于地球与宇宙是那么的渺小。生命是柔弱而神圣的。活着就是幸福。当我们能如婴儿一样纯真,能袒露自己内心世界而不掩饰自己的真实面目;如赤子一样质朴,勇敢  相似文献   
43.
论敬畏之心     
人只有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敬畏道德、敬畏法律,才能敬畏自身,实现自身的权利。缺乏敬畏,是造成自然生态被破坏、道德水平下降、法律威信丧失的内在根源。因此,人们应该常怀敬畏之心生活。  相似文献   
4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坚持不懈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大学的使命在于"立德树人",当前我国已经进入改革攻坚期、利益关系深刻调整期、社会矛盾凸显期。在社会转型期,在影响高校稳定因素日益增多的复杂局面中,不断培养青年大学生对科学精神、个体生命、国法校纪、社会公德的敬畏感,引导大学生树立和保持一定的敬畏自觉,对于培育大学生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有效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具有重要作用,也是进一步创新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应有之举。  相似文献   
45.
先秦哲学集大成者荀子的学说蕴涵着丰富的敬畏思想。敬而顺之的天人思想不仅是人类的伦理义务和责任,而且是人类自身生命情感的需要和追求;敬而畏之的君道思想和畏而爱之的民本思想是稳定、和谐、有序的社会秩序的一种构想,也是对儒家政治伦理的一种补充与拓展。荀子的敬畏思想彰显了他对传统天人关系的拷问与反思,对人类生存方式的焦虑与探求,同时也具有鲜明的现代价值,为迷失在功利主义、物质主义泥沼里的现代人,提示走出迷途的方向,更为当下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46.
生命科技的发展使生命的原貌逐渐呈现在人们面前,生命对于人的秘密越来越少,然而随着生命的神圣性逐渐被“解蔽”,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生命的敬畏感也在逐渐淡化,作为对这一事实的回应,生命伦理学应运而生。基于当前生命伦理学的发展及其面临的难题,鉴于阿尔贝特·史怀泽①的敬畏生命伦理学,笔者认为“敬畏生命”是生命伦理学的价值之维。敬畏生命应主要包括几个方面的思想:敬畏生命将伦理的范围扩大到所有生命;敬畏生命肯定了道德责任的无限性;敬畏生命肯定了生命的平等;敬畏生命对学者也提出了把生命的一部分奉献出来的要求。  相似文献   
47.
前不久,一位领导同志在与新提拔的领导干部进行任前谈话时说:"作为领导干部,不论从事什么工作,担任何种职务,都要对自己手中的权力有一种敬畏感;只有对手中的权力心存敬畏,才能干干净净为民工作."话虽朴素,却道出了领导干部对待权力的正确态度.  相似文献   
48.
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一书说:“有两种事物,我们越是经常、持续地对它们反复思考,它们就总是以时时翻新、有增无已的惊叹和敬畏充满我们的心灵:这就是头上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法则”。尽管对康德知之甚少,我知道作为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代表人物的康德心目中,内心的道德法则远比头上的星空要高得多,伟大得多。  相似文献   
49.
基于宋明儒家敬畏思想的整体梳理可知,敬畏不仅是一种情感,还是一种工夫和心境。敬畏心境是将天之生于人的性理发明为己身主宰,表现为心处于“诚”且“专”的状态。敬畏心境与敬畏情感、敬畏工夫两者之间存在本末、先后以及体用关系,把持和修行敬畏的情感和工夫可以涵育敬畏心境,持守敬畏的心境也可以使敬畏情感得以中正、敬畏工夫得以自然。敬畏心境也有其独特的涵养之道,一方面可以通过“系心于一事”、“一心在理上”以及“必有事”的工夫为己身确立主宰,另一方面又可以通过在格物致知中致以“精一之功”使己身之主既“诚”且“专”。  相似文献   
50.
孔子的敬畏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敬畏意识是外在神圣性在内心唤起的真实情感.孔子敬畏感表现为三个方面,对"天"的敬畏,对伦常秩序的根据的敬畏,对道德律令和人道使命感的敬畏.孔子对"三年之丧"的解释以自然人性为根据,"三年之丧"具有神圣性,是人常伦理成立的先决条件."知天命"是孔子在理性高度对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命运的认同与理解,体现为儒学传统特有的乐观主义.敬畏感唤起的是一种神圣指令,"仁、"义"、"诚"、"敬"等观念之所以有力量,因为它以崇高性打动人,从而让人产生敬畏之情.敬畏感为儒学传统的使命感提供动力,凸现的是中国文化传统超越性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