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18篇 |
免费 | 63篇 |
国内免费 | 15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26篇 |
劳动科学 | 16篇 |
民族学 | 14篇 |
人才学 | 37篇 |
人口学 | 51篇 |
丛书文集 | 469篇 |
理论方法论 | 87篇 |
综合类 | 1159篇 |
社会学 | 134篇 |
统计学 | 10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2篇 |
2023年 | 45篇 |
2022年 | 46篇 |
2021年 | 81篇 |
2020年 | 71篇 |
2019年 | 61篇 |
2018年 | 32篇 |
2017年 | 52篇 |
2016年 | 73篇 |
2015年 | 86篇 |
2014年 | 118篇 |
2013年 | 105篇 |
2012年 | 147篇 |
2011年 | 108篇 |
2010年 | 121篇 |
2009年 | 128篇 |
2008年 | 201篇 |
2007年 | 142篇 |
2006年 | 101篇 |
2005年 | 114篇 |
2004年 | 88篇 |
2003年 | 79篇 |
2002年 | 81篇 |
2001年 | 73篇 |
2000年 | 51篇 |
1999年 | 20篇 |
1998年 | 14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围绕一项针对上海市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调查,分别使用二分和有序Logit方法分析儿童照顾对上海市育龄女性的二孩生育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当育龄女性能够从家庭内和社会中获得更多孩子照料的时间支持时,她们有更高的二孩生育意愿,也会伴有更明确的二孩生育规划;双独家庭能够从父辈获得更多的经济、时间上的帮助,因此他们要比单独家庭和双非家庭更愿意再生一个孩子;居住于上海市城区的女性从某种程度上更易获得孩子的照料资源,有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可供选择,因此她们的二孩生育意愿高于居住于郊区的女性。此外,本文通过是否采用了避孕措施对二孩生育的意愿程度做了进一步区分,结果发现当第一个孩子主要是由孩子父母承担照料工作的时候,女性存在二孩生育意愿的程度是最低的,祖辈照料对二孩生育意愿程度的积极影响也明显低于社会性照料,此现象在上海市户籍的女性中体现尤为明显。最后为纠正自选择偏差问题,本文使用倾向值匹配方法(PSM)进一步验证了与首孩性别相比,首孩的抚养成本与接受照料情况显然对二孩生育意愿的影响程度更大。因此,本文认为加大公共托育服务的供给、为育龄女性提供高质量的0-3岁婴幼儿社会照料支持是提高二孩生育意愿的最有效... 相似文献
2.
生活事件是一种重要的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应激源,压力过程模型理论提供生活事件、抑郁倾向和个体社会经济地位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模式。本文利用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2014年和2016年数据实证分析60周岁以上老年人生活事件的发生时间和发生种类数对老年人抑郁倾向的短期累积效应,分析老年人社会经济地位、生活事件与抑郁倾向三者之间的关系,探讨生活事件影响老年人抑郁倾向的社会后果及机制。结果表明生活事件对老年人抑郁倾向的影响具有短期累积效应,主要体现在事件种类数的累积效应,但事件的时间累积效应不明显。对三者关系的检验结果发现生活事件种类数的累积在老年人社会经济地位和抑郁倾向的关系中起到显著的中介作用,社会经济地位在生活事件种类数和抑郁倾向间的调节效应不显著。生活事件对老年人抑郁倾向的累积影响表现在扩大了不同经济地位老年人心理健康差距的社会后果。研究认为老年人生活事件对抑郁倾向影响的累积效应是老年人心理健康不平等的一个形成路径。提高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的关键在于降低弱势老年人负性生活事件的暴露风险。 相似文献
3.
王烽 《社会观察(上海)》2006,(9):32-33
进入21世纪,新的发展理念给教育改革带来契机,使教育领域问题的解决变得更为迫切。从教育本身看,在缓解了供需矛盾后,教育内部的结构性矛盾变得更加突出;为缓解财政压力形成的某些效率优先的政策倾向,面临日益激烈的公平性质疑;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都存在的精英化取向面,临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基础教育“回归基础”的挑战;以对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科技体制的适应为导向的改革目标,面临以人为本、强调教育的独立价值的理念冲击…… 相似文献
4.
中国消费函数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函数模型是表现消费者行为的重要方式,也是研究国民收入、消费支出、积累等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有效手段。然而一味套用西方的消费理论来解释中国的消费现状,总是难以把握消费活动的特点,掌握消费现象的规律。本文通过中国消费函数的实证分析,对各种消费理论进行了优劣对比,探讨消费理论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寻求一个更能体现中国消费特征的消费函数进行尝试。 相似文献
5.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承担着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历史使命,然而受主客观规律的制约,思想政治教育者往往受到不良心理倾向的干扰,进而影响到教育效果。认真研究这些不良心理倾向,有助于使教育者走出困境,提高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是中国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事业的生力军。研究大学生创业倾向,对助力激发创新活力具有现实意义。将创业榜样作为触发大学生创业倾向的前因变量,同时引入创业激情和主动性人格,建立理论模型,以探讨创业榜样对创业倾向的作用。通过问卷调查获取数据,并运用结构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来验证研究假设。结果表明:创业榜样正向影响创业激情;创业激情越强烈,大学生创业倾向也越明显;主动性人格在创业激情对创业倾向的影响上具有调节效应,当主动性人格水平较高时,创业激情对创业倾向的正向影响更显著。据此提出,政府和高校在创业教育中要重视发挥创业榜样的作用,应采取多种措施激发大学生创业激情,同时强化对大学生主动性人格的培养。
相似文献7.
神话原型批评具有人类学心理学的视野 ,其理论渊源和批评方法倾向之间具有衍生关系 ,传入中国后与我国本土文化密切结合、交融 ,从而实现了这一批评方法在中国的本土化和革新。 相似文献
8.
企业生态创新是实现节能减排的基本路径。碳交易制度如何影响企业生态创新成为热点问题。以上海市参与碳排放交易的上市企业为例,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基于反事实分析框架,测度碳交易对企业生态创新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碳交易制度不仅没有抑制企业生态创新,反而促进了企业的生态创新投入,推行碳交易制度将长期稳定地促进企业生态创新。 相似文献
9.
对外投资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模式。根据1999-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名录的匹配数据,通过PSM-DID计量方法探究中国对外投资企业是否存在"生产率悖论"。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企业生产率越高,其开展对外投资活动的概率越高,且分别呈现"小规模—中规模—大规模"和"西部—中部—东部"逐步递减特征,说明中国对外开放为世界经济发展输送了一批生产率更高的优质企业。利用2008-2016年中国省级层面统计数据,采用最小二乘估计法、广义矩估计法和面板数据固定效应回归法估算省(区)全要素生产率,运用静态面板回归方法,证明不存在"生产率悖论"。研究为证伪"中国威胁论"提供了一个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应用给经济和社会带来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当前,以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自动化技术正逐步接替以往由人工执行的任务,将改变劳动力市场的不同技能需求和就业结构。本文使用中国制造业工业机器人应用数据和上市企业数据,选取GPSM方法检验了工业机器人应用与企业劳动力需求之间的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劳动力需求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对不同技能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存在差异。区分制造业行业类别的检验结果也均支持上述结论。此外,中介效应的结果显示,全要素生产率作为工业机器人影响企业劳动力需求的重要传导机制,其解释力度达到总效应的49.34%。本文在微观视角下,为企业如何抓住自动化技术的机会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