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2篇
综合类   18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本文从《云梦秦简日书研究》出发,深入研究了睡虎地秦简日书的各部分,对日书的内容、形式、文本等方面的结构特征作整体性的阐明,进一步揭示了日书及相关术数的性质和源流,对日书中大量天文、历法和术数内容的含义和性质首次进行了分析和阐示。  相似文献   
22.
数术是中国古代一种神秘的文化现象 ,其认识世界的基本范畴是象与数。中国古建筑从形象、色彩和数字等方面表现自己的精神需求 ,存在着数字神秘主义的奇观 ,在结构和布局上 ,受着阴阳五行说及宇宙观、尚中观等玄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3.
周家寨汉简日书《五龙》所见文字内容系改编自一幅“五龙”图像。根据《五龙》罗列干支与龙身体部位的对应规律,可复原出“五龙”图像。由复原所得龙图形象,继而可确认《五龙》所见龙身体部位各词的确切含义。  相似文献   
24.
数术是先秦两汉时期重要的思想文化体系之一,影响了官修史籍《史记》《汉书》的叙事形态。从数术文化角度分析《史记》、《汉书》的叙事形态,数术叙事强化了《史记》、《汉书》的文学性。可靠的叙述人有两类,一种是隐指叙事人,另一种是间接引用叙事人。数术叙事的全知视角是源于数术的超自然特点,这也是形成《史记》、《汉书》神秘化色彩的要素。此外,数术文化形成过程中的意象构成了《史记》、《汉书》固有的意象化叙事。  相似文献   
25.
从京房之死与京房之学的关系看,汉代京房易学这类学术确有通过神权强化先秦儒家所讲的。道”的权威以约束君权的意义。先秦儒家学术与汉代京房这类学术同样将“道”置于君权之上,同样与君权有矛盾的一面,但两者的历史命运却又不同。这表明汉人这类学术的衰落是有其自身内在原因的。  相似文献   
26.
1965年出土的侯马盟书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的盟誓活动和春秋时期的历史文化相当重要,因而一直受到学者们的关注。侯马盟书中三件与数术活动有关的盟书则进一步揭示了盟誓活动中的数术内涵。从这三件盟书的内容来看,春秋时期在进行盟誓活动时,还会同时进行卜问和占筮活动,以便预测吉凶;这种活动还可与《左传》所载有关赵鞅的史实相印证。这些都丰富了我们对于侯马盟书相关历史文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27.
《江西社会科学》2013,(6):120-126
战国时期,从事通神事鬼和推数占卜的巫觋术士,是一个很值得注意的社会群体。春秋晚期以降,民间巫觋术士群体显著壮大,新兴术士比重上升。民间巫觋方技之士依赖市场而生存,市场生存和竞争压力成为推动战国数术大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社会条件。战国民间私学保证了民间巫术方技之学的传承和发展,也对阴阳家等思想流派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这一时期巫觋术士的社会地位明显下降,国家开始在政策上对其加以贬低和限制,在中国古代巫觋术士社会地位低贱化的过程中,战国秦汉最为关键。  相似文献   
28.
秦雍州的数百杂祀是秦民间宗教的具体内容的反映。它们可分为天文诸神、生产和生活之神、人鬼和其他杂神三类 ,天文诸神蕴涵着数术意义 ,其他神灵则跟普通百姓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从宗教学角度看 ,它们的内容和发展水平属于民间宗教  相似文献   
29.
从狭义的角度来说,数术就是有关命运的学问,即探讨生命在其时空展开过程中如何与所在环境形成最佳的互动关系.孔子曾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故中国历代学人多以数术知命作为自己学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国之大事至百姓日用之间,亦无不渗透着数术的影响,可以说,它是中国传统民众信仰的渊薮.中国的数术思想是以顺从道德本体的天命为宗旨,通过模拟宇宙生化过程和观测归纳的办法来了解天命的内容,它主要可以分为四种类型:以龟壳和天地盘为主的拟象卜,以易占演数为主的拟数占,对天文、地理、人文、物理的各种自然现象进行观察和归纳以得出吉凶结论的本象卜,以及因生辰时间而推其命理的本数占.这些命理思想可以有效地制约个体理性中的自我中心主义行为,以帮助人们实现"乐天知命"、天人合一的理想生命境界.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