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7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6篇
管理学   119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41篇
人才学   37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782篇
理论方法论   138篇
综合类   1477篇
社会学   133篇
统计学   15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168篇
  2013年   140篇
  2012年   162篇
  2011年   185篇
  2010年   173篇
  2009年   178篇
  2008年   214篇
  2007年   198篇
  2006年   143篇
  2005年   138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118篇
  2002年   107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前人于李杨情事的解读,或偏重于史家之论,或致力于诗家抒怀.前者囿于史家视角本身的偏颇而难免偏执之讥,有些作品甚而流于庸俗与无聊;后者虽因写作者本人身世感情的融入而寄慨遥深,但"女色祸国"这一历史定论的传统惯性,又使得他们常常在重"情"与重"史"之间摇摆不定,从而在作品中于明皇深致悲悯,于杨妃却多所讥刺.洪昇之创作<长生殿>,一则是出于对前人有关李杨故事解读模式的不满,再则是欲借这一故事融入自身的身世感伤.前者构成了<长生殿>外在的文本风貌帝妃之恋("情")与安史之乱("史")的错综扭结;后者则构成了充溢于<长生殿>文本之深层的悲剧意蕴人生不永、情缘易逝、世事沧桑的人生幻灭感.  相似文献   
92.
清代的广州是当时全国重要的对外通商口岸,繁荣的商业促进了娼妓业的发展。其中以具有岭南水乡特色的“花船”为代表,吸引了大量文人墨客前来光顾,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笔记史料和文学作品,成为反映岭南社会风情的重要载体,对当时的民情风俗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文人的出现,促进了青楼文学艺术的发展,使清代广州的娼妓业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事实证明,清代中期以后的广州花船,已经逐渐带有功利化色彩,深刻地改变了当时的青楼文化格局,成为展示社会风俗变迁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93.
把握伟大建党精神对共产党人政治品格塑造的内在机理,对于百年大党赓续红色血脉、永葆生机活力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伟大建党精神与共产党人政治品格在内涵上有机契合,具有共同的生成基础。伟大建党精神规定着共产党人政治品格的根本向度,开拓了品格塑造的实践途径,使之具有强大韧性和深厚底蕴。在践行初心使命的伟大实践和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伟大斗争中,必须强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武装,抓住政治能力提升这个战略突破口,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建立和完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以切实的举措弘扬伟大的建党精神,砥砺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  相似文献   
94.
鲁迅与瞿秋白分属“五四的一代”和“大革命的一代”,他们具有类似的家庭背景及早年经历;在现代中国“革命”路径的选择中,鲁迅一生坚守文化批判和思想革命的入世向度,瞿秋白则由思想革命走向政治革命并为之献身;作为现代中国的两位杰出人物,鲁迅和瞿秋白的主体世界具有勃郁的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精神特性,表现出“战士”气质和反思性特征,他们以各自的入世方式承负沉重的社会担当。  相似文献   
95.
张承志的小说具有强烈的倾诉性,小说文体的诗化色彩十分突出,小说作品的意象较为丰富。张承志常常以丰富的意象建构使作品充盈着浓郁的诗意和抒情性,同时也体现了其小说独特的审美品格。  相似文献   
96.
西晋皇甫谧是继刘向之后又一个大量创作杂传的作家 ,其杂传作品包括《高士传》、《逸士传》、《达士传》、《列女传》、《玄晏春秋》、《韦氏家传》。皇甫谧的杂传创作是小说式的 ,这不仅体现在其为传的旨趣与心态、选材态度与方式方面 ,更体现在其以杂传述志写心 ,而小说式的创作 ,使他的杂传作品呈现出鲜明的小说品格。  相似文献   
97.
不同的国家、民族 ,法文化发展的历史及取向都各不相同 ,这就给不同的民族法文化打上了特定的印记。我国传统民族法文化的道德取向是其不同于世界上其他民族法文化的显著特征之一。本文从透视我国传统民族法文化的道德取向入手 ,阐述了由于道德取向而产生的传统民族法文化的道德品格 ,分析了其产生的深层次背景 ,并就传统民族法文化的道德取向资源在现实社会中的利用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98.
:词的出现是对传统诗教观念的突破,它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不但关乎文学自身的规律,还涉及到复杂的士人心理和社会关系的变革。笔者拟从文学接受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机制两个角度切入,探讨词在宋代的接受背景。  相似文献   
99.
汉赋是汉代发展最为充分的文学形式,道家思想在汉代也是仅次于儒家思想的另一主要思想潮流,在汉代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道家思想必然会影响到文人所钟情的汉赋创作。  相似文献   
100.
长江三峡地区古石刻,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化遗迹,与长江三峡水相亲相融、相依相生、相映成趣、相得益彰,为长江三峡水增添了厚重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具体表现为三峡地区古石刻与水相依,水因石刻而幽,凸现出三峡水文化的古老、悠远之品格;石刻与水相融,水因石刻而神,诠释着三峡水文化的神奇、深邃之品格;石刻与水相映,水因石刻而壮,浓缩了三峡水文化的宏博、包容之品格;石刻因水而生,水因石刻而傲,演绎着三峡水文化的沧桑、知性之品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