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83篇
  免费   201篇
  国内免费   78篇
管理学   893篇
劳动科学   44篇
民族学   193篇
人才学   165篇
人口学   12篇
丛书文集   2100篇
理论方法论   398篇
综合类   5178篇
社会学   902篇
统计学   77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63篇
  2022年   156篇
  2021年   191篇
  2020年   175篇
  2019年   154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147篇
  2016年   199篇
  2015年   291篇
  2014年   709篇
  2013年   580篇
  2012年   691篇
  2011年   726篇
  2010年   688篇
  2009年   709篇
  2008年   810篇
  2007年   659篇
  2006年   460篇
  2005年   440篇
  2004年   380篇
  2003年   327篇
  2002年   325篇
  2001年   289篇
  2000年   223篇
  1999年   119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91.
本文尝试以亳文化作为亳州城市的地方文化来打造亳州城市的品牌形象,依托本土文化的特色,把亳文化打造成一个热词,并利用词营销的特征,来建构亳州城市品牌和形象,倡导以营销的思维去经营城市。笔者在本文中尝试用传播学的5W理论,从营销学的角度来论证词营销与城市品牌形象建构之间的关系,希望这种尝试能为一些中小城市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2.
於梨华的小说关注台湾留学生和海外华人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她笔下的美国呈现为一种较为复杂的非人性形象。从寂寞的孤岛、理想的失落、淡漠的人际关系和严重的种族歧视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揭示於梨华小说中独特的美国形象。离散造成的身份认同危机和文化边缘人的特殊地位,是影响作家构建美国形象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3.
高丽时期金富轼编撰的《三国史记》列传中不仅记载了高句丽、百济、新罗的宿将、名臣、文人、逆臣,还极为难得地出现了一些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尽管所体现的类型不同,但都是基于儒家道德规范而凝练成的典范,其身上蕴含着浓厚的时代教化意义,并进一步反映了金富轼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994.
作为在“五四”新文化浸染下成长起来的女性作家,杨绛从小说创作开始就努力摆脱男权意识的影响,用其独立的眼光来审视社会。她的小说在塑造了一批女性经典形象的同时,也描绘了一批特色鲜明的男性形象。这些男性角色主要是知识分子,他们品格虽有高低之分,但爱情都充满失落无奈,事业上少有成就,且性格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缺点和弱点。杨绛通过这些形象的塑造,消解了男性霸权,冷静地呈现了知识分子群体的工作和生活,委婉地反映出人生的局限和社会的荒诞。解读杨绛小说中男性形象的丰富内涵,是欣赏杨绛作品艺术、探索知识分子内心、解读社会现象的有效途径和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995.
苏曼殊是我国近代文学史上一位奇人奇才式的作家,也是南社的重要成员之一。苏曼殊小说中塑造的男女人物都十分珍视自己的爱情,不屈服于长辈的压力。男女人物的性格截然不同,男主人公或懦弱或忧郁,总是被动的接受爱情或逃避爱情;女主人公则多才貌双全,积极主动追求爱情,而且对爱情忠贞不渝,最终为情而死。本文选取苏曼殊小说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进行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996.
在城市的国际化竞争越来越激烈的背景下,关注文化建设和发展、关注文化形象和文化品位的提升更应当成为城市政府的理性自觉。在广州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如何建成"新岭南文化中心"成为广州当下发展无法回避的问题。为此,应从走向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双重维度来审视并制定广州的文化发展策略,着眼于推进以岭南文化为底色与特质的城市文化新发展,来提升建设世界文化名城要求相适应的城市文化形象。  相似文献   
997.
董原 《社科纵横》2002,17(6):14-15
政府公共关系工作的基本目的是求得国内外公众的合作与支持 ,西部地区政府应借助强劲有力的政府公关 ,树立良好的地区形象 ,推动西部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98.
沈金浩 《求是学刊》2006,33(2):109-114
宋人自称“老子”自北宋范仲淹始,至苏轼、黄庭坚而成时尚,至陆游、杨万里而泛滥。宋人自称“老子”的原因一是对老敏感,好言老弱病懒的时代文化心理,而这种心理又有多种成因;二是向往晋人风神;三是几个典故都合宋人口味;四是范仲淹的正面效果;五是宋人好以才学为诗;六是“老子”一词可影响作品风格、显示作者的个性。  相似文献   
999.
诗画相通。本文从观测和认识画家精神的奥秘出发,在论画的同时,涉及文学艺术创作的民族风格、时代精神、现代意识、潜在诗意、遗形得神等典型形象创造的基本问题;特别是从年画、剪纸、书法、石刻、玩具和皮影等各种民间艺术形式中汲取营养,也作了饶有新意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00.
论北京人文奥运形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依据奥林匹克精神实质 ,结合中国特点 ,从三个层面讨论了人文奥运形象 ,即中国人文奥运形象、北京人文奥运形象和赛场人文奥运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