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4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38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3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受农耕文化的浸润,中国人养成了由己及人的典型的思维方式;受"文以明道"观的主宰,中国文人皆自觉地以文章为传道之工具,因此,代言就成为古典文学最本质的抒写方式。从最早的甲骨卜辞和金文铭文中的代神谕或代王言,到后来书、记中的代他人言,再到后来古文中的代圣人立言,旁及词、曲、小说,整个古典文学的发展历程都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23.
陈军燕 《兰州学刊》2012,(11):29-33
宋濂作为金华儒学之代表人物,学出多门,思想驳杂,受浙东事功学派影响,十分重视经学的致用之能,积极发挥经学在为文、教化、个人修身等方面的作用。同时宋濂受陆九渊心学影响,重视心之能动性,提出"六经皆心学",使经学心学化。作为文章大家,宋濂受道学思想影响,强调为文重在明道,以经学作为文学之指导,养气明道以为文,使文学有益世用。  相似文献   
24.
护生护心     
《社区》2013,(35):34-35
释文 程明道窗前茂草覆砌。或劝之芟。明道日:“不可,欲常见造化生意。”又置盆池,畜小鱼数尾,时时观之。或问其故。日:“欲观万物自得意。”  相似文献   
25.
清代乾嘉时期的史家章学诚提出"以史明道"的观念,不仅是针对清代朴学家宣扬的"训诂明道"观念,而且也是针对唐宋古文学家宣扬的"文以载道"观念和宋明理学家宣扬的"义理明道"观念.他认为这几种治学观念既推进了学术的发展,同时又割裂了"道"体的内涵与全貌,造成学术互争畛域的弊端.章学诚提倡"<六经>皆史"与"以史明道"的观念,不仅有助于消除学术门户之见,而且对于揭示史学的性质,丰富和发展中国传统史学关于史学功用的内涵,都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26.
戴震是前清学术集大成者。他继承明清之际思想家们反对理学的传统,对程朱理学“以理杀人”虚伪残忍的本质进行了激烈的抨击。他对清儒的繁琐考据,宋儒的凭己臆说和汉儒的墨守家法均有所批判,坚持“空所依傍,唯求其是”的学术主张,为中国文化思想史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27.
柳海莉 《河北学刊》2008,28(2):131-134
柳宗元、刘禹锡等人因为参加永贞革新而惨遭贬黜。被贬之后,他们以著书垂文的方式继续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永贞贬谪文人提出了"文以明道"的文学观,与同时期韩愈及其门人领导的古文运动互为呼应。  相似文献   
28.
一梦五十载,骨肉情难断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使连接海峡两岸那片蔚蓝海水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骨肉企盼团圆的阵阵暖风使住在北京牛街的马希桂50年长觉渐渐苏醒了。1982年春天,街坊老吕哥激动地  相似文献   
29.
儒家提供了一种面向生活世界的说理方式——指事明道。从说理目的看,一方面,切实指事,让生活世界的道理具体呈现在实际生活事务中,避免流于空谈;一方面,事上见道,让实际生活事务具体体现生活世界的道理,以免沉迷俗务。从具体方法看,事随做事主体资质和具体情境不同纷繁多变,须随机应变,指向特定事务具体呈现生活世界的道理;道理深邃幽微,需能近取譬,借助活泼的切近生活事务来譬喻由浅及深、由显入微生动地阐明生活世界的道理。从言说特点看,呈现情境性、切实性和活泼性。弘扬传统文化的当下,儒家指事明道启示我们:儒家经典的开掘,不但理论要适应现时代语境,直面当下具体问题,而且语言要有当代活力。  相似文献   
30.
本文主要对宋元时期净明道的"忠孝"思想及形成原因进行初步的探讨.南宋净明道"忠孝"思想的特色,主要表现为重"忠孝"伦理行为规范的实际践履;并将之作为修道的重要门径,认为践履"忠孝"等伦理规范的目的在于通过此而"凝神"、"聚气"最后"成仙".而元代净明道在倡导教徒真践实履"忠孝"的同时,更进一步地看重其心中的忠孝观念的培养,并提出了"净明只是正心诚意,忠孝只是扶植纲常"的观点.这较之南宋时期,其"忠孝"思想的内涵又有了丰富和发展.本文认为,宋元净明道"忠孝"思想的形成,是宋元那个特定时代以及道教教义思想自身逻辑发展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