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33篇
  免费   344篇
  国内免费   109篇
管理学   386篇
劳动科学   14篇
民族学   172篇
人才学   94篇
人口学   11篇
丛书文集   4098篇
理论方法论   584篇
综合类   7315篇
社会学   351篇
统计学   61篇
  2024年   111篇
  2023年   222篇
  2022年   248篇
  2021年   269篇
  2020年   316篇
  2019年   259篇
  2018年   136篇
  2017年   191篇
  2016年   244篇
  2015年   424篇
  2014年   689篇
  2013年   649篇
  2012年   724篇
  2011年   829篇
  2010年   928篇
  2009年   812篇
  2008年   1002篇
  2007年   812篇
  2006年   704篇
  2005年   609篇
  2004年   551篇
  2003年   568篇
  2002年   464篇
  2001年   431篇
  2000年   296篇
  1999年   170篇
  1998年   97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东汉后期,王符不仅在社会批判思潮中表现最突出,而且在易学领域也颇有成就。在《潜夫论》中,他曾借鉴、吸收《周易》和汉代易学成果,推出了自己的自然天道观,构筑了一个宇宙生成、万物起源的图式。在认定元气为宇宙本原的前提下,王符力主天道无为而人道有为,从而发展了《易传》自强不息的思想。本于《易传》太和、中正之说,王符提出了社会和谐乃至天人和谐的政治理念。他继承、发挥《易传》的重德精神和尚贤、养贤之说,呼吁最高统治者注重仁义德治,重民爱民,尊贤任能,改革时政,从而缓和并解除社会危机。在治《易》风格上,王符致力于务实崇本。这些都是对我国古代易学和思想文化发展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2.
"人力资本论"中的劳工迁移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茂信 《求是学刊》2007,34(1):122-131
二战结束后,随着美国科技革命的展开和经济结构中服务业的崛起,美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出现了经济繁荣和社会失业率并行攀升的趋势。对此,以西奥德.舒尔茨为代表的经济学家通过实践和潜心研究,提出了颇有影响的人力资本论,其中关于劳工迁移的精辟论述具有很强的历史和现实性价值,但是,其中的局限性也十分突出,尤其是强调区域工资差异的论述似有以偏概全之嫌。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近现代史上的跨国移民以及二战后美国以劳工为核心的人口流动,都证明了该理论中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3.
皮亚杰首次利用实验方法,从个体心理发展的微观角度,揭示了儿童的道德责任的发生过程和机制。道德责任是个体社会化的产物,经历了由他律的客观责任向自律的主观责任的进化。真正的道德责任产生于协作。皮亚杰的道德责任发生论对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启示是:道德教育必须以自由为基础,充分利用学生的自主活动,才能教会学生负责。  相似文献   
24.
《唱论》是最早系统论述"声音之学"的专著,其对于"声"的论述和探索,影响深远,启发后学.元明清的学者们以 《唱论》为发轫自开宇宙,构建了以曲律、曲论为主体的汉语声乐研究体系,创造了曲学研究的辉煌,他们在各自的曲学研究领域接续《唱论》之"声"论述余绪,对"声"之研究纵横开拓,留下了丰厚的曲学遗产,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25.
与故意犯相比,当下通行的两阶层过失模式在不法层面的判断脱离行为人,其在责任阶层判断主观预见可能性的做法,与新古典暨目的论综合体系将主观心理要素归入构成要件阶层的做法并不一致,有违体系判断的原则。为了克服两阶层模式的弊端,新进观点主张过失只存在于构成要件阶层的一阶层模式,但这一模式有混淆不法与罪责之嫌。在韦尔策尔教授的人的不法理论的基础上,发展出的将个人能力引入不法阶层的彻底的人的不法理论可以为一阶层过失模式找到理论支撑,同时保持不法与罪责的划分。这种植根于德国学界的彻底的人的不法理论也有本土化的可能。  相似文献   
26.
27.
因果报应思想是佛教哲学的基本理论,其哲学基础是缘起论,它强调个人的善恶行为必定会对自身的命运发生影响,召感相应的回报.因果报应思想对个体的幸福和社会的协调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在我们社会伦理转换的这个时代,有必要重新审视它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所应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8.
从动态顺应看《李尔王》的三种译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Jef Verschueren的语用综论观下的顺应论的动态性认为,语言选择过程的动态顺应可以从三个方面得到体现:时间顺应、语境的顺应和语言线性结构的灵活变化。以该理论对《李尔王》三个不同时期的译本进行分析,指出翻译标准应该被不断地重新阐释以顺应不同时间、不同语境和不同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29.
余采颖 《中国民族博览》2022,(22):117-119+123
《典论·论文》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独立的文学批评专论,堪称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曹丕在高度肯定文学的价值与作用的基础上,论及多位作家、多种文体和多样风格。其中格外值得关注的是他对作家个性与作品风格的阐述,可以说是开创了以“气”论文的传统,对后世文学创作、文学批评产生了尤为深远的影响。本文旨在通过梳理《典论·论文》的主要内容,且重点阐释“文气”说这一核心观点,探究曹丕的主要文论思想,并领会其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0.
孙明哲 《浙江社会科学》2020,(12):88-94+159
所谓"gender"革命,是指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社会发生的一场以"gender"替代"sex"的语言和文化变革。当"sex"被"gender"替代后,性别与生理之间的关联被理论性地否定了,促进和强化了多元性别论成为一种正当化的社会观念。这是一次具有独特西方特征的文化变迁,不仅不具有一般性,而且值得反思与警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